本文作者:访客

扎心了,社保新规下,企业开始主动招聘退休人员?

访客 2025-08-13 13:05:50 55959
扎心了,社保新规下,企业开始主动招聘退休人员?摘要: 巨大的连锁反应退休人员,居然成了招聘市场的 " 香饽饽 "。" 强制全民社保 " 新规的连锁反应,开始了?最近,北京环球影城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发布了一则零售服务人员招聘信息,招聘条件...

巨大的连锁反应

扎心了,社保新规下,企业开始主动招聘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居然成了招聘市场的 " 香饽饽 "。" 强制全民社保 " 新规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最近,北京环球影城在中国老年人才网发布了一则零售服务人员招聘信息,招聘条件要求是正式退休人员(已取得退休证),薪资待遇为 30 元 / 小时。

" 麦当劳叔叔 " 也出手了。据第一财经报道,北京一家麦当劳招聘退休员工,给出的招聘要求为:需要拥有正式退休证,弹性工作制,每周上 3 天 -4 天班,工资为每月 1500 元 -2500 元。

这就有点魔幻了。网友评价很犀利:

" 以前是 35 岁不好找工作,现在是退休了才能找到了。"

没想到用人单位这么快就适应了新政策,拿出终极解决方案:雇佣退休的老人,就不用缴纳社保。

即将生效的社保新规下,企业大量招聘退休人员,会不会成为一种常态?

首先,环球、麦当劳确实在招聘退休人员,但已经是常规操作,只是在社保新规到来时,被放到了聚光灯下。

早在 2022 年," 北京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 " 的话题上了热搜。在当时,麦当劳就曾解释:

麦当劳有 5% 的员工是退休人员

事实上,像麦当劳这样的餐饮服务业,早就掌握了灵活用工的真谛。

很多人上大学的时候,都曾经在 K 记、M 记等地方做过兼职。退休返聘人员同样也是劳务关系员工的一部分,在法律上是完全合规的。

没想到吧,银发经济不仅仅指的是消费,它还包括了就业。

这也近年来也国家提倡的" 老有所为 "、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风向有关。在 2021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就曾经提到:

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2022 年,由中国老龄协会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其中就包括了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求职栏目。岗位还真不少,计算机、销售、财务、金融等类别都有。

甚至还有要求硕士学历的

从外国的经验来看,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比如我们的邻国的日本,很多人去旅游都发现,不管是便利店、餐厅员工,还是街头的出租车司机,大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日本的厚生劳动省在 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日本 60-64 岁、65-69 岁、70-74 岁、 75 岁以上这几个年龄段的老年就业率分别为 68.8%、46.6%、 30.2% 和 9.8%。

作为超老龄化的社会,日本的就业现状也许是我们的 " 先行先试版 "。随着 60 后 " 退休潮 " 的到来,大批老年人在各种岗位上发挥余热,顺便赚取一点养老收入,将成为常态。

因此,更值得讨论的是:为何这次的社保新规,引发了如此强的社会情绪?

本质上,它唤起了人们对于预期收入下降的焦虑感。

其实,从 90 年代社保制度逐步建立开始,交社保本就是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不能不交。

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 " 不交社保 " 的灰色地带。

比如有的企业老板会和员工约定好,不交社保,可以多拿一点工资。这样企业可以节约掉社保成本,打工人得到了更多的月薪。

这种约定严格来说不合法,但在实操过程中,却很难监管到位。

但 9 月 1 号生效的司法解释,等于把这种长久以来的 " 默契 " 打破了:任何 " 不缴社保 " 的约定,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如果用人企业想逃开 " 缴社保 " 的责任,就有可能被员工反手送上法庭。

更严重的,是被曝光出来后要求全面补缴甚至追责。这让众多小微企业的合规成本,大大提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当前许多行业、企业的用人成本相当低,难以再负担社保的支出。《晚点 LatePost》在对 26 个典型城市的最低工资、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和最低社保基数进行研究发现:

大多数城市按最低工资招聘的岗位,需要以翻倍甚至 3 倍的基数缴纳社保;

哈尔滨、呼和浩特、包头等市私企平均工资和最低社保基数基本持平;

鹤岗的私企平均公司甚至低于社保最低基数;

有人说:倒逼企业履行法定义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难道不是好事吗?

想法很美好,但许多人没意识到:社保,本就是劳动收入的组成部分。老板雇佣一名打工人时,心理上是有一个整体的成本预算的,它包括:

工资 +" 五险一金 " 支出 + 其它成本

这个用工成本,是由市场平均利润决定的。如果必须缴纳社保,那么企业必然将这一部分的成本,转嫁到劳动者的工资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退休老人取代。如果用人成本过高,不排除会有企业宁愿雇佣几个不用交社保的老人。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许多利润相当微薄、却雇佣大量劳动者的行业(比如外卖利润率 3%),如果强制推行社保,会不会导致企业权衡利弊后,选择用机器换人?

比如外卖可以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这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现实难题,值得深思。

有人说,社保的本质,是国家强制你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做均衡。拿出你一部分当前的收入,换取未来的收益。

长远来看,人们都会老、会生病,也有可能面临失业等意外情况。社会保险,就是为了这些长远的需求做准备的。

某种程度上,买社保就相当于养一个儿子。只需要养 15 年,不用辅导作业、不用买房买车,等你老了每个月准点给你钱花,而且还不发牢骚。

这其实是普通人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了,但为何现实中,有相当多的声音不愿意交社保,甚至对新规带有强烈的情绪?

本质上,还是公平问题。

比如在基本养老保险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 年度: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月3825 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人每月246 元。

还有被许多人讨论的" 社保视同缴纳 "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 2014 年社保 " 并轨 " 之前,有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实际缴纳过社保,但却依然在社保基金中领钱。

有人说,这些人年轻时为国家建设做过贡献,在养老金上有所照顾理所应当。但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许多农村老人年轻时为国家交公粮、修水库,能不能算 " 视同缴纳 "?

问题是很复杂的,但有一个明确的信号是:国家已经着力在解决社保制度的短板问题。

比如动用财政和国企资源,给社保输血:

2017 年,国家要求部分国企将 10% 的股权划转到社保充实社保基金;2024 年我国各级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财政补贴高达 2.6 万亿,近年来还在快速上涨。

而人社部在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安排中,也明确提到:

事实上,几乎就找不到完美的养老制度。即使是发达国家,社保制度也是不断的调整中,取得一个利益的平衡点:

德国近年来因为出生率不足、抚养比下降,如今正不断提高养老金缴费率和退休年龄;

新加坡,要求全民强制储蓄,功能还涵括了住房和医保,但也对个人储蓄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相较于很多国家,我国社保制度真正运行的时间并不长,还存在许多 " 历史遗留问题 ",但总体来说仍在向普惠的方向发展。

国家想要以更大的力度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就必须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度,让人们为未来投下信任的一票。

这也是 " 投资于人 " 的题中之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