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怕什么“强制社保”,我们的星辰大海是退休返聘

访客 2025-08-12 17:05:18 42213
怕什么“强制社保”,我们的星辰大海是退休返聘摘要: 撰文丨张明扬最高法出台的 " 强制社保 " 司法解释,近日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所谓 " 强制社保 " 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破坏力,这两天舆论已从各个方面谈论了很多。比如北大...

怕什么“强制社保”,我们的星辰大海是退休返聘

撰文丨张明扬

最高法出台的 " 强制社保 " 司法解释,近日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

所谓 " 强制社保 " 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破坏力,这两天舆论已从各个方面谈论了很多。比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曾做过测算:雇佣 10 名员工的小型餐馆,社保合规化将导致用工成本上升 18%-25%,逼近盈亏平衡临界点。

" 强制社保 " 风波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舆情,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关键有四点:

其一,国内社保的存缴比例过高,仅以养老保险为例,就分别为企业 16%、员工 8%;

其二,养老金差距过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月养老金有 6000 多元,企业是 3000 多元,农民为 220 元。

其三,国内养老金执行的是 " 现收现付 ",退休老人的养老金直接来自年轻人交的社保,但很多年轻人终日奔忙,收入还没有体制内老人退休金高,存在一种严重的 " 被剥夺感 "。

其四,即使有着如此高的存缴比例,养老金的财务状况仍然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年轻人担心自己缴了那么多年的高额社保,晚年会老无所依。

无论坊间对所谓 " 强制社保 " 如何解读,舆论的批评,民间的抱怨,集合起来就是社保 " 不得不改 " 的呼声。

社保怎么改,最近也出来很多有价值的方案。

其中一个方案是:冻结 1 万元以上的退休金涨幅 10 年,优先增加农民退休金到 1000 元每月。

这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精神:增量改革,而不是存量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阻力。

图 / 图虫创意

还有一种更为温和的改革方案:今后提高养老金不再按照比例上涨,而是按照固定金额。

比如,今年养老金人均上涨 2%,考虑到体制内外与城乡之间的惊人差距,按比例普涨等同于继续扩大差距;再比如,今年农民基础养老金从 123 元提高到 143 元,上涨 15%,但这样的 " 高增长 " 对农民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

更合适的方式是,将 2025 年的上涨金额做个算术平均,平均到每个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手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名义上每个群体的老人仍然在延续养老金的上涨,即使是体制内老人也不会有过强的失落感;未来各群体的养老金差距在制度上也不会再扩大。

但这些方案,恐怕都无助于缓解养老金当下的收支压力,更无助于目前社保高缴存率对中小微企业构成的生存压力。

这两大压力的根源,可以说源于中国社保的基本制度设计:现收现付。

之所以有现收现付,是因为在社保制度形成之初,有一个 " 视同缴费年限 " 的存在。很多人在缴养老保险之前,如果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经历,这段时间就可以被算作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

更通俗地说,就是社保制度存在先天不足,存在着一大笔并没有真是缴纳的 " 空账 "。而如何弥补这笔空账,靠的就是当下社保高缴存率,靠的就是年轻人的 " 代际转移支付 "。

社保的这笔 " 空账 " 迟早也避无可避。现在社保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空账造成的。

现实的做法有三步:

其一,将这笔空账算清楚,不要再是一笔糊涂账;

其二,算清楚后,央企国企每年将一半以上的利润注入社保,这体现的不仅仅是 " 国企的全民性质 ",这笔空账的相当一部分也正是当年央企国企退休员工造成的,说白了,你要为当年的轻装上阵埋单;

其三,因为央企国企的利润也未必够弥补空账,中央财政必须站出来兜底,可以考虑发行定向国债特别国债。

这在客观上也会引领中国公共财政发生一次面向世界潮流的重大变革:从吃饭财政和投资财政,转向福利财政。

随着 " 空账 " 的逐渐抹平,才谈得上大力度降低社保费率,也真正具备了大幅增加农民养老金的财力。

由此,个人养老金账户也真正有可能 " 做实 ",现收现付制也可以逐步增加 " 基金积累制 "(个人账户制)的权重。

更重要的是,当下社保的主要承担者——年轻人与中年人,也会因此对社保重拾信心,对几十年后自己能够得到一份体面的养老金充满希望,缴纳高额社保的怨气也就随之少了很多。

这一改革宜早不宜迟,留给社保相关部门的时间窗口已不多了。

当然,在这项重大改革彻底落实前," 万元以上养老金封顶 " 等政策调整也是必要的,不仅能够节省养老金支出为改革争取时间,也能平息民怨为改革争取民意基础。

改革知易行难,对于企业和普通人而言更现实的是,如果社保制度仍然一成不变,并加大强制社保一类的稽查力度,我们的应对是什么?

对于企业而言,麦当劳和小杨生煎提供了一个范例:招聘不需要再上社保的退休员工,实行每周 3-4 天班的弹性工作制。

图 / 网络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诞。职场以往歧视 35 岁以上的员工,但是 " 强制社保 " 风波发生后或者说一旦 " 强制社保 " 变成现实后,未来 60 岁以上的员工将脱颖而出,被歧视的职场年龄将被更精确为 35-60 岁。

这两天我碰见一个开出版公司的朋友。一见面,我就苦劝他停止全职岗位的招聘,将部分编辑工作 " 外包 " 出去,分包给那些辞职在家,或已转战其他行业的前编辑。

社保越合规化,灵活就业的 " 机遇 " 就更大。

实在不行,年轻时就多躺平,保养好身体,维护好元气,等到 55-60 岁之后再大展宏图。届时,我们就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人才:我们的星辰大海是退休返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