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电子榨菜,当代年轻人的“孤独解药”?

访客 2025-08-11 17:03:08 38657
电子榨菜,当代年轻人的“孤独解药”?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 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策划:凯瑞,编辑:玉阳,题图来自:AI 生成" 电子榨菜 " 主要指人们在吃饭同时观看的短视...

电子榨菜,当代年轻人的“孤独解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 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策划:凯瑞,编辑:玉阳,题图来自:AI 生成

" 电子榨菜 " 主要指人们在吃饭同时观看的短视频、综艺、经典老剧、小说,以及一切通过手机获取的娱乐信息,通常认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用它来缓解一人吃饭的孤独与无聊。

但关于 " 电子榨菜 " 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在本期食通社 " 吃点好的 " 栏目中,读者们对 " 电子榨菜 " 的描述更加丰富和生动,甚至有些纠结和矛盾。

有读者表示,正是因为想要好好吃饭,所以才需要 " 电子榨菜 " 让一顿饭菜变得更有 " 滋味 "。但也有人反映," 电子榨菜 " 并不一定能真正帮助人们消除负面情绪,生活状态反而会变得更加糟糕,甚至让人忽略掉了饭菜本来的味道。

也有人认为,不必过于苛责对电子榨菜的依赖,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情感状态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他们还分享了在更为积极的场景下自己不需要电子榨菜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与 " 吃点好的 " 第二期中一些读者关于" 不吃外卖怎么吃 "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对 " 电子榨菜 " 是否形成依赖,似乎不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但是已经有研究团队发现,吃饭时沉迷电子设备会使人的总卡路里摄入量增加 15%,还可能导致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营养失衡等问题。或许,我们现在更应该从 " 电子榨菜 " 这一现象出发严肃地去思考,在一个孤独与加速并存的现代社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 " 好好吃饭 "?人们又该如何做到 " 好好吃饭 "?

吃饭的孤独患者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独自吃饭," 电子榨菜 " 则成为了缓解吃饭过程中孤独与无聊的 " 解药 "。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老剧和流行综艺,以及来自天南海北的弹幕,成为了他们在孤独的生活中,与世界连接的最快方式。

@芝士:一个人也想好好吃饭,所以才会不自觉地刷手机。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吃饭很香,长大后到大城市打工,吃饭就比较凑合。但架不住对吃饭还是有点追求,总不能就坐在那里一个人默默地把饭吃完吧?那就真成行尸走肉了。有一次,刚打开外卖,手机就没电了,租的屋子只有床边有插座,我就默默地坐在床边给手机充电到 15%,保证我能就着视频吃完这一顿饭。充电的过程中心里特别煎熬,开始同步找能下饭的视频,吃上饭的时候,半个小时过去了,饭也有点凉了。

@小赵:一般会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看剧、综艺还有哔哩哔哩,光吃饭有些无聊,需要点声音和画面刺激。而且对于独居的我来说,房间没有那么空旷了。

◉小红书上的 " 下饭综艺 " 推荐。图源:小红书截图

@山山:电子榨菜让一个人的吃饭和生活的细节更丰富了,尤其是挑到好的榨菜,会觉得很幸福。

@耶耶:会看影视解说,如果最近有在追的剧的话就会看那个剧,至少都四十分钟。一般就是一个享受的感觉,会感受到陪伴,觉得吃饭这件事变得很快乐,让人期待。有的时候中午宿舍大家都会很开心拿到外卖后挑选自己的下饭视频,然后各自默默地看视频吃饭。

@LTT:看不看电子榨菜取决于是不是自己吃饭。一个人吃饭就会吃得非常快,狼吞虎咽的,仿佛自己是个动物(虽然确实是个动物)。有时候认真做饭 2 小时,吃饭只需 10 分钟,吃得太快,吃饱了就很难受。看电子榨菜是强制让我慢下来。40 多分钟一集电视剧,怎么样也要吃到 30 分钟吧。

@灯下:放假在家时和家人一起吃饭,上学只能独自吃饭了。如果菜的味道符合我的期待,精神状态良好时就不会看手机,否则就需要电子榨菜。

@Kandy:如果跟家里人或者同事、领导一起吃饭,肯定不需要电子榨菜,反而一个人的时候中饭晚饭几乎都需要。看文和看视频一半一半吧,就看 B 站算法推荐的,什么感兴趣看什么,大多都是轻松简单的。单纯是觉得一个人吃饭太无聊,所以看点视频打发吃饭这段时间。

@花果园子:缓解孤独,消遣娱乐。还有一点,电子榨菜是我在吃饭的时候,与世界连接最快的捷径。

◉很多找好 " 电子榨菜 " 在屏幕前就座的人,会在弹幕上彼此分享自己今天吃的食物。图源:B 站视频截图

@楠崽:如果看的话,一般会一发不可收拾,从桌子上躺到床上到通宵看完哈哈。我看电视剧,或者综艺,有时候也看吃播,会有一种陪伴的感觉,时间被放慢的感觉,还有回到小时候放学后回家躲在家里看动漫的感觉。

当效率暴政入侵吃饭这件事

有时候,人们摄入 " 电子榨菜 ",只是希望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能够抓紧吃饭的空闲多获得一些娱乐信息甚至是知识。吃饭不再只关乎吃饭本身,而是必须被高效利用的宝贵时间。

@ph: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打好饭之后我就心里发痒,急不可耐地要打开抖音,如果能再配上一瓶冰可乐,那就更巴适了。每次我自己到达这个状态的时候,就会联想到乔治 · 吉辛在 The Nether World 里描述的 19 世纪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人们从工厂里急切地涌出来,极具功利性地想要利用好这几个小时,仿佛只有这段时间他们才是为自己而活的。"我觉得现在的人们依然是这样,而且可能更严重一些,原来的休闲至少是纯粹的休闲,现在工作上的效率暴政也开始入侵到生活了。

◉《地狱》,本书被公认为英国小说家乔治 · 吉辛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故事围绕居住在 19 世纪伦敦贫民窟中的几个贫困家庭展开,聚焦于下层阶级的各种困境——缺钱、失业以及体面生活条件的缺失。

@辞镜:主要感觉想节约时间,把吃饭的时间利用起来做感兴趣的事。

@KL:如果只是单纯吃饭会莫名觉得有点 " 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平时经常多线程处理事务,而且我其实是一个吃饭很快的人,自己一个人的话五分钟、十分钟就能吃完一顿饭,每次吃完饭内心就会有一种 " 该想想下一步干什么 " 的紧张感。看视频下饭会拉长用餐时间,同时大脑也获得了新鲜刺激,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青梦:我不喜欢微博抖音快手上短平快的劣质内容,所以会筛选一些综艺、影视作品、纪录片、播客节目来看,主要是在爱奇艺、芒果 Tv、B 站等平台。也会根据心情选择要看的内容(尤其是在痛经和其他身心不舒服时,挑喜剧类节目来中和一下)。我觉得服用电子榨菜算是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也是自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过程。那两三个小时是自己集中获取资讯和保持生活娱乐化的短暂调节,而且也不影响我在其它时间里的深度阅读,和具体的人在线下链接,见面时的促膝长谈。

@Teresa:会看固定几个 Up 主的,他们做过的视频,不论看没看过都随机播放。我需要背景声音。感觉如果吃饭的时候不看视频,就没其它时间休闲娱乐了。

@糟糟:一般动漫看治愈系的,没有激烈打斗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差不多,可能因为本人就偏向于看一些有趣的、奇幻的,以及有深刻意义的。之前有段时间一直长期在吃饭时看《恶搞之家》。光吃饭有些无聊,像是吃饭时存在某种可享乐的时间与程度的空位,所以填充进去。或者也可能是专注吃饭时,会让人难以忍受没有内容输入而会被空闲放大的焦虑感?

@Hodel:一般看固定的频道和 up 主,内容主要是田园、园艺、逛吃类的。时长很短,仅仅是为了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短暂逃脱出来一下。

@山山:生活太累了,看视频都要凑吃饭时间。会看平时没看完的韩剧、喜欢的 b 站 up 主,有也看轻知识类文化节目,纪录片,脱口秀等。但是不看短视频,因为不够沉浸。一般会看完整顿饭,遇到好看的视频还会拖延看好久才能起身洗碗,有时候还会不断压缩午休时间,以获得多看一会儿的快乐。

@麻花:喜欢看欧美 sitcom,基本上是看过很多遍的剧集,很少在吃饭的时候看新剧集,不过也看法律与秩序这种超长剧集。我不会在吃饭的时候看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以至于让我感到被冒犯的剧集(比如很多早期的欧美剧有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或者白男中心主义),更倾向于 " 无害小甜水 "。基本上不会在吃饭的时候看需要严肃思考的东西,吃饭是难得的放空时间。

" 望梅止渴 "

对于喜欢看吃播和美食类视频的人来说," 电子榨菜 " 还能起到代餐的效果。

@王定一:我一般看 10 分钟到 1 小时不等,这取决于很多因素。目前的电子榨菜是桃花坞第五季,之前爱看美食综艺,诸如三时三餐、野生厨房、向往的生活。我对电子榨菜最大的要求是要有长视频的沉浸感,食物带来的多巴胺和电子榨菜提供的沉浸式陪伴,让我获得双倍快乐。感官上我的饭菜并没有更香,但是整个用餐的过程五感的体验会更好。

@花果园子:音乐、电影、小说不限。心情低沉,会听亢奋的音乐,跟打了鸡血似的,会再次复活。没有胃口的时候会看精美的美食,能多吃两口饭。

@KL:我喜欢看一些吃播或者是吐槽向、真人秀这类让人轻松愉快的视频。看美食视频更多地起到一种望梅止渴的作用,相当于电子欺骗餐,看的时候脑子和嘴有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的感觉哈哈。

◉美食已经成为综艺节目中极受欢迎的一类垂直主题,图为最近热门美食综艺节目《一饭封神》截图。图源:《一饭封神》

吃饭变成了咀嚼

但也有读者表示,看视频并不会让饭变得更香,反而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吃饭变成了咀嚼,甚至让自己的饭菜变得索然无味。

@Hina:一般会在等餐时看,吃饭的时候因情况而定,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很少看综艺,因为太吵,要不然追剧,或者看个访谈类内容,倾向于比较温情的调性。一般视频提供一个变相的陪伴作用,不过视频也没有让饭菜更香了,还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不太健康。

@王定一:有时候电子榨菜也会让自己的食物变得索然无味。

@zoe:我看得比较多的是一些情景喜剧,像《IT 狂人》《欢乐一家亲》。主要是自己做的菜不好吃,也不需要去品味菜的味道,一边看剧一边吃饭,可以转移对于自己做的菜的注意力,剧情很吸引人但并不会让菜更香。

@梦:视频通常是让我们更忽略味觉体验,不知不觉中就吃完了。

@王维:当我吃午饭时,环顾四周,几乎每个人都在刷手机,看短剧,感觉他们很开心,似乎这是难得的放松时间,我感觉这些视频让他们根本忘记了饭菜的味道,吃饭只是个下意识的动作。只关乎咀嚼,对食物好不礼貌。

@山山:边吃边看视频会有沉浸式的快乐,更能释怀生活的压力,虽然不会让饭菜更香,但还是很依赖。

" 感觉自己可能有点死了 "

都说 " 电子榨菜 " 能缓解孤独,可它也存在使人们注意力分散、丧失交流欲望、进一步沉溺于压抑的情绪和生活的风险。

@可可:其实电子榨菜不一定完全和孤独、消沉联系在一起,我心情非常好的时候也会想看点什么,但如果你连续一个星期从早到晚靠电子榨菜下饭,可能就会出问题。我特别不愿意回忆那段时间,有一年我一整个暑假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过的,天天吃外卖,然后刷各种影视解说,主要是《三国演义》和《雍正王朝》两部剧,刷完之后就躺着。那段时间只能用暗无天日来形容,每次收拾完外卖袋子,往床上一趟,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可能有点死了,怎么也振作不起来。

◉外卖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吃上饭,但也让每个人的生活愈发封闭,最终只留下堆在楼道里的外卖垃圾。图源:食通社

@花果园子:手机没电或者饭汁溅到手机上,我就停下来不看了,或者找不到手机摆放的位置,我也放弃了。所以有时候吃饭玩手机,能量也没有很高。我有想过摆脱电子榨菜,它毕竟会分散精力,导致我平常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经常看也会腻的,自己会变得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走到没有 " 乐子 " 的一步。

@梦:我似乎不能同时兼顾这两件事,要么沉迷于视频内容忘记了吃饭,要么低头吃饭时错过了视频细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我不舒服。我观察到我的丈夫有时会在吃饭时看短视频,多是些轻松话题的视频,比如突发的气象新闻、猫狗视频,如果遇到情绪紧张、信息复杂或者篇幅长一些的视频,他就会划走。我能感觉到,他也并不会因为那些短视频而真的感到放松,而更像是被麻醉,被吸食。

@山山:谈恋爱也曾帮助过我摆脱电子榨菜。曾经和对方约定,不要做那种埋头吃饭各自看手机的情侣,也确实做到了。外食会吃饭聊天,在家里吃会分享各自喜欢的节目一起看。后来分开了,又开始边吃饭边看电子榨菜,甚至找不到会选择不吃,一直找下去。

你想要戒掉 " 电子榨菜 " 吗?

看来人们对 " 电子榨菜 " 的态度还是非常纠结和矛盾的,那么经过一番权衡后,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又做了什么戒掉 " 电子榨菜 " 的尝试?

@Hina:有一段手机上瘾得厉害,吃饭的时候都放不下,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比如饭前感恩、餐前好好摆盘、在吃的时候仔细观察食物、仔细咀嚼每一口,对食物怀有敬意 这些小方法其实是从手机的虚拟世界把自己的注意力争夺回现实世界的方式,只要坚持下去,有意识地去做,是可以摆脱电子榨菜的,虽然偶尔还是会在吃饭时想要拿起手机。

@灯下:我会控制自己拿起手机刷信息时停止吃饭,放下手机再继续进食,这能让我忽视掉菜的味道和一人食的无聊。但有时候这样很难看得进去视频内容,还会因此延长用餐时间,又会烦躁起来。

@王维:我的建议是先要有觉知,找回吃饭的神圣感是一种方法,正念饮食也可尝试。另外刷视频可能也是很多人缓解压力的方法,所以从压力管理方面也可以寻求突破。最后视频平台本来就善于引导和操纵关注,这方面也要跳出来看,有些东西看见了就不为其惑了,就自由了。

@KL:我是想要摆脱电子榨菜的,因为我会在吃完饭后拖着一桌狼藉迟迟不收拾,直接影响往后的时间安排,最后又变成各种匆忙、懊悔。不忙的时候,我就着视频一顿饭下来甚至能吃两个多小时,远超正常用餐时间,拖到最后错过了饭菜的最佳赏味期,这样非常不好。但目前还没有尝试过什么具体的办法。

@辞镜:感觉没必要摆脱,对于一个人吃饭的人来说,调节情绪挺好用的,除非确实影响到身体健康。电子榨菜或许只是一种利用自己时间的安慰剂。只有更重要或更有意义的事物可以替代它。

@王定一:之前没想过,后来发觉到这种电子榨菜过强的连续性会让我在吃完饭后舍不得脱离这个 " 虚拟 " 世界,而耽搁去学习、做家务等的时间,就有意想要控制电子榨菜的摄入量。曾经尝试过通过控制看视频的时间,但还是难以抵抗桃花坞等综艺带来的即时多巴胺。

有的时候,问题不在于 " 电子榨菜 " 本身,而在于你的生活是否足够丰富。我最难忘的体验是在成都的官塘新村,我坐在田野边吃饭,透过细叶芒的缝隙,可以窥见群山、森林和田野,在那个当下手机是无用的,新场景带来的体验本身便是一种极美味的 " 榨菜 "。

@Teresa:想过,尤其是意识到自己养成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或者听视频的习惯,脑中一直萦绕着视频内容,没有办法自己思考,或者集中精力回忆刚学的、看的内容,形成属于自己的看法。

@糟糟:不确定,但我最近确实不爱在吃饭时看视频了,或许和这段时间身体不太舒服而且检查出来肺结节,所以健康意识比较强有关系。感觉仔细吃饭时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很舒服。我会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闭眼冥想感受身体,也会靠直觉和胃口发现有时候确实更想多吃菜少吃肉。

以食物为媒 " 重建附近 "

有很多读者认为,如果能处在一个更加积极的社交或情感关系中,自然而然就不需要 " 电子榨菜 " 了,吃饭反而变成了和亲人、伴侣、朋友联络感情的媒介。其实," 电子榨菜 " 的存在其实恰恰反映出,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仍然有着与他人、与世界相连的需求,这也反过来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如何以食物为媒重新建立起与附近之人的连接。

@Hodel: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不会看手机,尤其是和对方有话题可以讨论,相处得自然而然时。回到吃饭本身,其实是一种更关照自己身体的行为,也是我们与能别人建立联结的时刻,当然是有很多益处的。当 " 电子榨菜 " 成为在工作之余可以相处的唯一对象时,选择 " 电子榨菜 " 是一种 " 没有选择的选择 "。

@KL: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时间看手机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吃饭的地方有好风景,一个人边看风景边吃饭也很安心。哦,还有一种情况是附近有八卦,不论是人的还是小动物的,眼前能近距离接触的新鲜事可比那时的手机有意思的。

@梦:我想,如果是独自吃饭,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看节奏较慢的长视频,是件愉快的事情。如果我的丈夫和我一起吃饭,他却同时刷短视频,我会忍耐一会儿,然后表达我的不满,因为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我会努力找到共同话题,试图通过交谈来对抗手机的吸引力。时而成功,当我讲有趣的故事时,时而失败,通常那天他的状态不太好。

@Hina:和家里人吃饭的时候,是不会拿起手机的,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多,吃饭是与他们相聚的时光。

◉一位 B 站 UP 主专门为在南方工作的北方同学带去他们的妈妈做的食物,令许多观众动容。有时候,我们无需向外寻找吃饭的意义,食物本身就已经凝结了重要的情感。图源:B 站 @北饭南调

@王定一:和其他人一起吃饭时,我不会看视频,在我的多巴胺优先级里,吃饭时和家人 / 朋友 / 客户聊天,交换与拓展认知,分享故事,这些更让我满足。我感觉 " 电子榨菜 " 是城市里原子化社会人们的 " 佐餐小菜 ",而当我回到家乡、乡村的熟人社会,我便不需要了。我感觉电子榨菜是有两面性的,假如能根据人群分类,提供身份标识,再建立一个垂直社群,可以共享电子榨菜,可以去讨论事实、分享观点,也是很有趣的实践,我们通过食物来 " 重建附近 ",彼此陪伴,抱团干饭。

@LTT:餐桌对面坐着人就不看电子榨菜了吗?有时候人还不如电子榨菜呢?小时候在电视剧里总是看到一家人在饭桌上其乐融融聊天的剧情,但是我家的情况完全相反——做饭可以两小时,吃饭只需 10 分钟。父母沉默,吃饭很快结束,各自散去,各做各的。所以一直幻想着结束一天工作后,和家人在餐桌上分享今天的新鲜事是什么感觉。自己有了小家以后,工作带来的全是无奈和压力,在餐桌上谈论只会增加记忆感,让大脑陷入负面的情绪中。

@耶耶:和家人就会专心吃饭,感觉和家人一起吃饭很幸福。

@山山:工作场合吃饭会放下手机,为了基本的社交礼仪被迫为之。其实我很不喜欢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人一起吃饭,无时无刻不想拿出手机逃避世界。但是和很亲近、能够真的看到我的人一起吃饭自然就不会看视频。因为内心得到了满足,我可以好好倾听以及被倾听。

@楠崽:和其他人一起吃饭,如果是社交场合,也会有过吃饭的时候各看各的手机的情况,比较冷漠。

@Road:一般跟朋友出去吃饭,我是不看手机的,因为跟好朋友肯定有很多想要分享和倾听的新鲜事或观点见解,这已经超过电子榨菜对我的吸引力了。跟对象吃饭的话,很多时候会看剧,不过不是为了节省对彼此付出的情绪价值,反而是让双方的交流变得更紧密了,感情升温的。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俩人共享的梗会变多,彼此日常生活交流使用的语言会变丰富,能传达更复杂的东西。比如《武林外传》的各种台词就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交流里。

" 做饭是种自我疗愈 "

寻求吃饭的意义时,我们往往忘记了做饭的意义,做饭本是一个你与食物和自然亲密互动的过程,有时候做饭为你带来的幸福和满足,也足以疗愈生活的单调和匮乏。

@sora:孤独是一种现代人的症状," 电子榨菜 " 是解药,但有时候对我来说更像是饮鸩止渴,似乎没有完全被满足。后来我发现,如果是自己做饭,那种孤独感才会被疗愈。整个过程,手在动着、眼睛在看着、鼻子闻着、耳朵听着,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很踏实,如果再能和家人举杯畅饮、相谈甚欢,那种充盈的满足感是刷短视频无法比拟的。

@zoe:其实我吃饭还挺喜欢跟别人聊天的,如果有人跟我一起吃我自己做的菜,我肯定一边吃一边吐槽。和其他人吃饭一般都不会看手机,喜欢一边聊天一边吃,可能吃的时候也会对饭菜加以点评。

@梦:我的丈夫需要电子榨菜时,我猜他是觉得饭菜同往常一模一样,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当他自己用尽全力做了一顿饭时,并不会需要任何下饭视频,他会专注地吃饭。

@小梅:我想起小时候,妈妈辛苦地做一顿饭,她喜欢看我吃得很香的样子,不喜欢我三心二意地看电视。现在我开始自己做饭了,我也希望家人或朋友能对我做的饭给点反应,比如点评一下或者表现出很喜欢吃的样子,而不是去刷一些短视频,甚至自顾自地聊天我有时候都无法忍受。因为这顿饭不是动动手指就能送来的外卖,这里面有我投入的精力和心意,不管是我自己吃还是和别人一起吃,我希望能简单回味一下这个过程,那会让我感觉很充实。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