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访客 2025-07-29 10:05:24 31678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摘要: 草原突遇暴雨洪灾,多方救援温暖人心“伸手一摸全是水,低头一看床板都泡在水里了!”7月中旬,来自江苏的游客李女士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旅游时,经历了一场终生难忘的“草原惊魂夜”。原本计划...

草原突遇暴雨洪灾,多方救援温暖人心

“伸手一摸全是水,低头一看床板都泡在水里了!”7月中旬,来自江苏的游客李女士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旅游时,经历了一场终生难忘的“草原惊魂夜”。原本计划在草原上体验游牧生活的她,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雨被困蒙古包,醒来时积水已漫至床板。这场意外虽让她惊出一身冷汗,却也让她在危急时刻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忱与多方救援的温暖。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草原之旅突遇暴雨,清晨醒来水漫蒙古包

“早就听说草原的夏天美如画,这次特意和闺蜜组团来体验住蒙古包,没想到遇上了这么极端的天气。”回忆起事发经过,李女士仍心有余悸。7月12日,她与三位好友抵达锡林郭勒盟某草原旅游区,办理入住后便沉醉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中。当天傍晚,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景区工作人员提醒游客夜间可能有降雨,但大家都没太在意——草原上的雨向来来得快去得快,这是同行游客们的共识。

夜幕降临后,雨点逐渐变大,伴随着呼啸的风声拍打在蒙古包的帆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李女士和闺蜜们在蒙古包里聊天、品尝奶制品,听着雨声渐渐入睡。“大概凌晨四点多,我被冻醒了,感觉身下湿漉漉的,伸手一摸床单全是水!”李女士猛地坐起身,打开手机手电筒一看,瞬间吓傻了:蒙古包内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床板下方完全被水浸泡,鞋子、行李箱等物品漂浮在水面上,帆布墙壁因积水压迫微微下陷,缝隙中还在不断渗水。

“快起来!进水了!”李女士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急忙叫醒同伴,四人慌乱中爬下床,踩着没过脚踝的冷水摸索着收拾贵重物品。此时外面狂风暴雨依旧肆虐,蒙古包外的脚步声、呼喊声与风雨声交织在一起,景区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挨家挨户敲门提醒游客转移。“当时特别害怕,蒙古包是搭建在草地上的,周围没有遮挡,我们担心水越涨越高,甚至害怕帐篷会被冲塌。”李女士说,她和闺蜜们手拉手站在高处,紧紧抱着背包,看着积水不断上涨,心脏“砰砰”直跳。

多方救援紧急展开,草原儿女用行动诠释担当

“别怕!我们来了!”危急时刻,景区负责人巴特尔带着十余名工作人员蹚水来到蒙古包前,他们每人手持手电筒,穿着雨衣,裤腿早已湿透沾满泥浆。巴特尔大声安抚游客情绪,指挥大家有序转移:“把贵重物品拿好,跟着我们往高地走,那边有救援车接应!”

由于积水较深,部分路段已经没过膝盖,工作人员们自发组成人墙,搀扶着老人和孩子,护送游客向安全区域转移。李女士的闺蜜小王不慎滑倒,一名年轻的蒙古族小伙立刻上前将她扶起,背着她蹚过深水路段。“当时水特别凉,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后背很快就湿透了,却一直安慰我们‘没事,快到了’。”小王感动地说,那位小伙的雨衣几乎没起到作用,雨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步伐。

据巴特尔介绍,当晚景区共接待游客320余人,分布在58顶蒙古包中。接到暴雨预警后,景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工作人员通宵巡逻,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凌晨三点发现低洼处开始积水,我们马上挨户通知转移,好在大部分游客都及时撤离到了景区中心的砖房接待处。”巴特尔说,为了确保不落一人,工作人员们顶着暴雨反复排查,甚至跳进及腰深的水中搜救可能被困的游客,“有两顶蒙古包位置太低,积水已经没过腰部,我们用梯子把里面的6名游客一个个接了出来。”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当地消防救援队伍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凌晨5点,锡林郭勒盟消防救援支队的4辆消防车、20名指战员抵达景区,利用抽水泵排除积水,搭建临时救援通道,协助景区转移物资。消防员张磊告诉记者,由于草原地形开阔,雨水汇集速度快,部分区域积水深度达到1.2米,救援车辆难以进入,他们只能徒步蹚水开展救援。“看到有老人和小孩被困,我们立刻用担架和背驮的方式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每个人都能及时撤离。”

安置点里暖意浓,患难之中见真情

清晨7点,雨势逐渐减弱,被困的320余名游客全部转移至景区接待中心和附近牧民家中。接待中心内,景区工作人员早已烧好了热水,准备了面包、牛奶等食物,为湿冷的游客们驱寒。当地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为淋雨感冒的游客测量体温、发放药品。

“我和闺蜜的衣服全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一位蒙古族阿姨看到后,立刻回家拿了干净的棉衣给我们穿上,还煮了热乎乎的奶茶。”李女士说,那位阿姨名叫其其格,不会说太多普通话,却用最朴实的行动温暖着她们。其其格一边比划着让她们靠近火炉取暖,一边把家里的毛毯、被褥抱来铺在地上,让游客们休息。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在安置点,游客们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年轻人帮老人拧干衣物,有经验的游客指导大家处理进水的手机,孩子们则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看书、做游戏,原本紧张的气氛渐渐被温情取代。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说:“虽然遇到了意外,但看到景区工作人员和当地牧民奋不顾身救援我们,心里特别感动。他们把最好的食物和衣物都让给我们,自己却穿着湿衣服忙碌,这份情谊让我终生难忘。”

景区负责人巴特尔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游客安全,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文旅部门和保险公司,对游客的损失进行登记统计,并安排车辆将希望返程的游客送往市区。“对于愿意留下的游客,我们协调了附近条件较好的牧民家庭和酒店安置,免费提供食宿,直到天气好转。”巴特尔说,这次暴雨属于突发极端天气,景区虽然提前做了防汛准备,但仍有不足,后续会加强应急预案完善,增加排水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气象部门解读草原暴雨:夏季强对流天气需警惕

针对此次草原暴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首席预报员乌兰进行了解读。她表示,夏季是内蒙古草原强对流天气高发期,由于草原地区地形开阔,地表升温快,容易形成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天气。“此次暴雨主要是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了强对流云团,导致局部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暴雨,小时雨强达到30毫米以上,属于极端天气事件。”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乌兰提醒,草原旅游具有特殊性,游客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强对流天气往往来得突然,游客在草原游玩时,一旦收到暴雨、雷电预警,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前往坚固的建筑物内躲避,远离低洼地带、电线杆和蒙古包等临时搭建物。”她建议,景区和牧民家庭应配备必要的防汛物资,如抽水泵、救生衣、手电筒等,定期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锡林郭勒盟文旅局局长那顺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对全盟旅游景区开展安全排查,重点检查防汛设施、应急通道和疏散预案,要求各景区建立气象预警联动机制,遇极端天气及时关闭景区并疏散游客。“我们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既能欣赏草原美景,也能感受到安全保障。”那顺说,目前受灾景区已恢复正常运营,不少游客特意留下感谢救援人员,当地牧民还为游客们举办了小型那达慕活动,用歌声和舞蹈欢迎大家。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游客心声:意外之旅收获别样温暖

7月15日,天气转晴,草原重新焕发生机。李女士和闺蜜们决定继续留在草原,她们说:“虽然经历了惊魂一夜,但这里的人和景让我们舍不得离开。这场意外让我们看到了草原人民的善良与勇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是比美景更珍贵的收获。”

在牧民其其格家,李女士和闺蜜们跟着她学挤牛奶、做奶豆腐,体验游牧生活。其其格的儿子阿古拉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草原是我们的家,你们是我们的客人,保护客人是应该的。”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草原儿女的淳朴与担当。

离开草原前,游客们自发筹集了一笔钱,想送给帮助过他们的牧民和工作人员,却被婉言谢绝。巴特尔说:“草原人讲究‘有难同当’,你们来草原做客,就是我们的朋友,帮助朋友是应该的,不能收钱。”最终,游客们购买了书籍、文具和生活用品,送给当地的学校和牧民家庭,用这种方式表达感谢。

李女士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原以为这次草原之旅会留下遗憾,却没想到收获了最温暖的回忆。那些在暴雨中挺身而出的身影,那些递来的热茶和棉衣,那些朴实的笑容和关切的眼神,让我明白:最美的风景不仅是草原的蓝天白云,更是人心的善良与真诚。”

女子住蒙古包睡醒遇水淹床板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游客们经历了惊险与慌乱,却也让他们在患难中感受到了人间真情。草原儿女用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担当,游客们则用感恩回应着这份善意。正如一位游客所说:“这次意外让我看到了草原最真实的底色——辽阔、壮美,更充满温暖与力量。”而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将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在时光中静静流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