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真是被酒店的欢迎水果给气笑了

访客 2025-07-22 17:08:38 16256
真是被酒店的欢迎水果给气笑了摘要: 何时成为 " 出力不讨好 " 的成本项了?" 老沙,你看看这酒店的欢迎水果,它是不是不欢迎我。"上个周末,刚去青岛玩了一圈回来的朋友 K 总,一边给我吐槽,一边发了一张入住当地某酒...

何时成为 " 出力不讨好 " 的成本项了?

真是被酒店的欢迎水果给气笑了

" 老沙,你看看这酒店的欢迎水果,它是不是不欢迎我。"

上个周末,刚去青岛玩了一圈回来的朋友 K 总,一边给我吐槽,一边发了一张入住当地某酒店的果盘照片:

一个苹果、一根香蕉和一个橙子,被透明膜简单地裹在了白色盘子里。

" 苹果还蔫了,感觉已经放了很长时间。"K 总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这个果盘的配置,在圈里被称为 " 红绿灯 ",几乎被很多酒店在广泛使用。但是 K 总入住的是房价过千的国际联号品牌,这样的产品的确有些潦草了。

简单搜索了一下社交平台,老沙这才感觉到,原来大家对于酒店欢迎水果的怨气如此之重:

果盘抽象地只放两片叶子;一个碟子里放仨荔枝感觉像祭祀;连住三天只送一个果盘 ······

原来,对于酒店来说,本意是体现自身服务和细节的欢迎果盘,稍不小心,就能一个 " 被吐槽中心 " 了。

酒店欢迎果盘,不止于 " 红绿灯 "

酒店的欢迎水果,原本是展示酒店的服务以及会员的权益体现。但是,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很多欢迎水果,已经成为客人入住酒店后第一个被吐槽的焦点。

前两天,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了欢迎水果之后,配文:酒店送我这个啥意思

图源:小红书

苹果 + 梨,外加一根水果黄瓜,这配置的潜台词莫非是:吃瓜!果然离了?

这也引发很多网友的吐槽和晒图。有网友表示:

哈哈,还不如不送;考 100 分;好敷衍啊 ···

更有网友凡尔赛,晒起了自己拍的照片。比如:

图源:小红书

原来,欢迎水果用不用心,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啊。

在这一波欢迎水果礼遇中,K 总属于受伤的那一波人。

按照他的说法:

我们一家三口连着住了两晚,每晚房价都是 1000 多块,就送了一个果盘,还只送了一次。合着我这种续住客户,就只欢迎一次么?

老沙回了一句:

要不叫它是 " 欢迎水果 " 呢。如果你还想要,给酒店打个电话,它们应该也会赠送的。

只是,已步入中年、有点倔强的 K 总,选择自己生闷气,并且恶狠狠地放了句狠话:

以后把它拉入黑名单!

其实,老沙多少能够理解 K 总的这种心情。人家作为国企分公司的部门主要负责人,真不差那几个水果。但是,领着老婆孩子出去放松,这个欢迎水果让他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被区别对待,多少在家人面前跌了份儿。

这也给酒店提了个醒,欢迎水果本来是一个好事,别因为没把好事做好,最后闹成一个 " 差评 "。

老沙检索了一下,酒店因为欢迎水果被吐槽,还真不是小概率事件。

就像下面这位,钱江万豪放了俩水果彩椒。

图源:小红书

下面网友的互动更神奇,打算把那俩辣椒挂耳朵上。

图源:小红书

还有网友晒出太原洲际的欢迎水果摆盘,多少有点让人想入非非了。

图源:小红书

而下面这些酒店的果盘,则是犯了忌讳。

图源:小红书

另外,则是酒店一线操作人员存在 " 偷懒耍滑 "。下面这个网友的晒图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图源:微博

其实,行业人都知道,酒店欢迎水果最为常见的配置就是 " 红绿灯 "。但是,一些高端酒店送出这样的果盘,很多用户表示不能接受。

图源:小红书

按照 K 总的理解,不同房价的欢迎水果,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果盘最重要的是得体现出来酒店的用心,以及对客人的重视。

他按照他们电梯行业的标准,跟老沙提了几点他认为酒店应该做到的标准:

水果摆盘得精致,这能体现出酒店的差异化。不同房价和品牌的酒店,水果稀缺性可以不同。但是,量得给足。对于连住和续住客户,酒店更应该送欢迎水果。维护好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的成本低的太多了。降本增效惹的祸?

原本,欢迎水果是酒店体现自身服务的一个显性产品。但是,在这个动作成为标配之后,常规的水果配置,已经不能成为酒店的增分项。

就像很多高端酒店都流行过手写的欢迎卡片。但是,老沙去年入住烟台标杆酒店后,看到他们的手写欢迎卡片的字迹后,瞬间觉得这个酒店 " 其实也就那样 " 的感觉。

尤其是在聊到行业服务要细心的时候,我总是不经意间想到这个酒店的 " 小丁 "。

《酒管财经》实拍

回过头来继续说欢迎果盘。

对于酒店来说,选择水果是有标准的。

从用户角度来说,得选择一些能够直接入口的产品。像石榴、火龙果这种吃起来比较费劲的水果就不是首选。

从酒店老板来说,需选择安全隐患低、性价比高、易储存、更适配用户(比如避免过敏等)的产品。这也是 " 红绿灯 " 欢迎水果横行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这两年,很多酒店的经营比较困难,房价卖不上去,入住率得不到保证,但是人员开支、能效等各方面降不下去,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一线酒店来说,缩减开支、降本增效成为主流。所以," 糊弄 "" 敷衍 " 等评价,开始出现在欢迎水果身上。水果蔫了、水果坏了、水果量减少了等情况层出不穷。

图源:小红书

从酒店供应链的层面来说,生鲜水果是最难统一调配的品类。很多常规餐饮原材料,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把成本给打下去。

但是,生鲜水果对于仓储、物流、损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集团统一安排很容易陷入 " 规模不经济 " 的处境,所以酒店投资人自我采购时,就缺乏标准化和统一性。

老沙其实特别能理解酒店运营方的矛盾心理。但是,在内卷的现实面前,很多酒店老板只能被这种需求推着往前走。

很多时候,降本容易增效难,酒店能做到 " 降本不增笑 " 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欢迎水果这事,老沙认为,还是得给它上情绪价值。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真的是不缺那点水果。他们追求的是水果果腹之外的价值。比如打卡拍照等。

老沙身边有一个朋友,每次入住酒店都会把酒店的水果果牌造型和器皿拍下来,后续拷贝到家里接待朋友。用她的话说," 集全球酒店之智慧 " 为己所用。

所以,同样是送根香蕉、圣女果、葡萄,可以如下图左,也可以做到下图右。它们传递出的情绪价值自然不同。

图源:小红书

老沙认为,对于欢迎水果而言,创意比水果本身更重要。对于这种创意,可以把自身品牌调性、属地文化给融合起来。用创意这种脑力劳动,尽可能代替一线员工的体力劳动。

就比如行业媒体 "" 曾发文称,兰州喜来登在开业之际,用三炮台、甜胚子、苦水玫瑰等特产做了一套甜品,分别摆在地图里的对应产区上,一目了然。

图源:外滩设计酒店

这种创意是在不增加太多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基础上,凸显酒店品牌的个性和调性。老沙不建议用那种特复杂的雕花工艺,这种创意可能会给人惊喜,但是对于人工成本同样要求很高,并不能实现原本的效果。

如果在创意这一块很难做到持续输出,那就走真诚路线。在提供常规摆盘和水果品类时,那就一次多给一些,做到多给几次。在这个年代,真诚才是必杀技。

老沙认为,欢迎水果这事,对于酒店来说,势必是越来越卷。当外界没有这个增值项的时候,你只要做了,就能打 80 分。但是,当大家都在做的时候,想从 80 分升到 90 分,酒店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这没办法,谁让现在酒店行业处于 " 供大于需 " 的阶段呢。诸多同行,我们只有共勉!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