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16场“假车祸”薅走300万,豪车骗保内幕曝光!报废车竟成摇钱树

访客 2025-07-09 15:12:40 77671
16场“假车祸”薅走300万,豪车骗保内幕曝光!报废车竟成摇钱树摘要: 记者丨郭聪聪编辑丨杨希,江佩佩一辆市场价十余万元的二手老款豪车,经过多场精心策划的 " 事故 " 后,竟能从保险公司获赔百万理赔?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年来,一种以二手豪车...

记者丨郭聪聪

16场“假车祸”薅走300万,豪车骗保内幕曝光!报废车竟成摇钱树

编辑丨杨希,江佩佩

一辆市场价十余万元的二手老款豪车,经过多场精心策划的 " 事故 " 后,竟能从保险公司获赔百万理赔?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年来,一种以二手豪车为 " 道具 " 的新型保险诈骗犯罪在全国多地蔓延。

从公告披露的案情来看,目前这条黑色产业链已逐渐从 " 单车碰瓷 " 发展成为了一个 " 全链条诈骗 " 的完整犯罪模式,该链条通过设计 " 购买高档二手车—异地投保—制造事故—指定维修—打包理赔—二手车再回炉 " 等一系列操作,骗取保险理赔金,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汽修厂老板买豪车,制造重大交通事故!骗保 300 余万  

2025 年 4 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牵头青浦分局成功侦破一起制造豪车事故骗取高额保险理赔的案件,抓获汽修厂老板段某等 26 名犯罪嫌疑人。据调查,这家汽修厂在近一年内共 16 次承接维修了 9 辆因事故出险的豪车,有 8 家保险公司为此支付了 300 余万元的维修费用。

2023 年,经营汽修厂的段某低价购入 9 辆二手豪车和 6 辆面包车,通过代持协议隐藏车辆所有权。该团伙专门挑选两区交界、人车稀少的偏僻路段,指挥招募的 " 车手 " 制造 " 豪车无责、面包车全责 " 的交通事故,并做了一套应对交警的话术技巧。事故后,车手将受损豪车送至段某经营的汽修厂维修,并刻意延迟报案,转而通过民事诉讼迫使让保险公司直接将维修理赔款打给维修厂,完成骗保犯罪闭环。仅短短一年,该团伙骗取保险理赔金 300 多万元

图源 / 上 · 观 · 新 · 闻

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频发

"2 小时内‘碰瓷’两次!" 在 2025 年 4 月公安部经侦局发布的典型案例中,犯罪人员申某的作案频率令人咋舌。

据北京经侦官微报道,自 2019 年起,申某就通过不及时刹车、加速碰撞并线车辆等方式,恶意碰瓷,5 年间故意制造交通事故 190 余起,利用保险公司的小额快赔程序反复索赔,非法获利上百万元,被戏称为 " 碰瓷王 "。

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频发。2024 年 5 月,浙江金华警方就破获一起特大豪车骗保案,犯罪团伙首先以低首付购入二手老款豪车,在 11 家保险公司投保高额车损险后,雇佣外地暂住人员作为 " 车手 ",在车流量大或监控盲区路段,通过单车事故、多车追尾、二次撞击扩损等手段制造车辆重损、全损事故,再将车辆简单修理或转卖,赚取理赔款与购置价的差价,涉案金额达 460 余万元。金华市金东区检察院数据显示,当地已查处 25 起同类案件,涉案 35 人,涉案金额超 1200 万元。

二手 " 报废车 " 变 " 摇钱树 "

在车险欺诈领域,犯罪分子正将目光瞄准二手豪华车。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百成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犯罪团伙较为偏好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的二手车型,其中不少二手车甚至是接近报废状态的

" 这些豪车虽然残值较低,但其维修成本,尤其是车灯等配件的更换费用,远高于普通车型。" 张百成指出," 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专门为这些‘报废豪车’投保高额车损险,通过保险公司对豪车维修成本的高估来获取暴利。"

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主任钱列阳进一步分析称,这条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犯罪模式:从购买高档二手车开始,到异地投保、精心制造事故、异地维修处理,最后完成打包理赔和二手车再回炉的闭环运作。不法分子在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设计,使得整个骗保过程看似合法合规。

具体而言,在车辆选择上,犯罪团伙偏好购买二手老款豪车。这类车辆市场价格低但保险价值高,能够产生较大的理赔差价。

其次,在投保环节,犯罪分子往往采用异地投保策略,利用不同地区保险公司信息不透明的漏洞。他们会伪造车辆信息,或通过保险代理中介进行操作,增加保险公司核查难度。

在事故制造环节,犯罪团伙会精心选择作案地点和时间。他们偏好车流量大但监控不完善的路段,或者在夜间、雨天等能见度低的时段作案,并且作案手法多样,包括单车撞护栏、两车相撞、多车追尾等,有时还会进行二次撞击以扩大损失。

理赔环节是犯罪得逞的关键。不法分子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不法分子会委托专业理赔代理人处理案件,甚至通过发起诉讼的方式向保险公司施压;而有的不法分子会在实施碰瓷时对目标车辆进行筛选——通常锁定普通家用车车主,这类车主大多不愿过多纠缠事故责任,加之车辆本身定损金额不高,能够快速通过保险公司的小额快赔通道完成理赔。

最后,这些经过事故的车辆往往不会进行实质性维修,或者仅做简单处理后便重新投入使用,继续参与新的碰瓷骗保活动,或者出售,形成 " 二手车再回炉 " 的闭环。

诈骗手段再升级

在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的最新发布的 2024 年度金融领域犯罪紫皮书中就指出,保险业因客群广泛、资金流动性强成为了黑灰产的 " 重灾区 "。公安部发布的多起 " 豪车碰瓷 " 案例显示当前车险欺诈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车险仍是主要目标,犯罪手段从伪造事故升级至故意伤害等恶性行为;

二是诈骗手段持续翻新,从传统车险向车衣险等新险种蔓延;

三是形成专业化犯罪链条,涵盖投保、定损、维修等全环节,汽修厂、鉴定机构等多方参与作案,呈现高度组织化特征。

据紫皮书分析,保险黑灰产已形成 " 专业化分工 + 技术化渗透 + 场景化扩张 " 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以车险诈骗为例,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专人负责购车、制造事故、处理理赔和洗钱,形成完整犯罪链条。同时,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伪造医疗记录、虚拟货币洗钱等新手段,使诈骗更具隐蔽性。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刘双阳也强调,当前车险诈骗已从传统的个人作案正在向有组织的内外勾结模式发展。在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投保人会与 4S 店、汽修厂等保险业务关联方形成利益联盟,通过虚构事故、夸大损失、伪造维修项目等手段实施骗保。这种内外部勾结模式更具隐蔽性,常规风控手段难以有效识别。

针对保险诈骗犯罪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监管部门持续强化打击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

早在 2024 年 4 月至 11 月,公安部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 7 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豪车碰瓷等新型保险诈骗行为。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2025 年 3 月,金融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再度联手,启动为期 6 个月的打击金融黑灰产专项行动,将保险领域的非法代理退保理赔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在这场 " 猫鼠游戏 " 当中,唯有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方能有力震慑保险诈骗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

出品丨 21 财经客户端 21 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江佩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