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为什么你比同行便宜,顾客还是不买你?

访客 2025-05-23 13:05:04 6420
为什么你比同行便宜,顾客还是不买你?摘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上花 (ID:QSH2040),作者:枪上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买这个,那你还不如买这个。"我们在购买商品时,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接着这段话,朋友会开始...

为什么你比同行便宜,顾客还是不买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上花 (ID:QSH2040),作者:枪上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你买这个,那你还不如买这个。"

我们在购买商品时,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接着这段话,朋友会开始帮你算账。

告诉你为什么 A 选择有一二三点好,比 B 选择更加划算。这个划算,即综合优势,俗称性价比。

性价比,性是价值,价是成本,比是竞争力。

" 价值 " 可能是功能,可能是体验,可能是服务,可能是面子,是一种综合收益。

老舅有句歌词:你咋还给他刷呢?你不知道他就是圈你元子呢么?我知道啊,可是他叫我家人呐!

情绪价值也是价值。

" 成本 " 除了价格,还有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一切成本。我也不想买公司门口 30 多一杯的咖啡,但是便宜的要顶着太阳多走 200 米,行动成本也是成本。

之前发过一条朋友圈:

外卖快递不能进楼,长期来看对谁都不是好事,也不是无伤大雅的安全措施。

商业的规律一直在想办法降低顾客交易成本。

商家拼命做产品创新,解决技术问题,可能就为了给用户节省 30 秒的时间,就为了让包装更好撕,让安装制作更简单。

各种打工人详情页绞尽脑汁写文案,想尽办法告诉你自家产品多么得方便,结果顾客一想下楼还要走 5 分钟,还要换鞋,还要把几公斤的东西拿回来,谁还买?

骑手和快递员也不应该因为外送不让进小区而高兴,配送虽然方便了,大家买东西的意愿也在降低,整体收入也会降低。

每一个环节的损失都有连锁效应,整体经济就是在这些环节里受损的

这些看不见的成本,都在影响着交易环节。

做企业,做品牌,一定要有总价值、总成本的意识,而把这两者综合起来就有了 " 综合性价比 " 的概念。

只追求性能应该提供无限的好服务,最高的质量,但是成本用户能接受吗?

考虑成本的同时,不能只考虑价格,还应该考虑渠道,考虑可达性,考虑顾客对你的担心,当考虑一切双方的交易成本,你的那点价值,对用户来说还真的足够 " 划算 " 吗?

很残酷的真相是,用户大多数时候选择你,都是 " 比 " 的结果,他甚至不是想选择你,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公司雇佣你,只是因为比你好的没有你便宜,比你便宜的没你好;用户购买你,只是因为比你好的比你贵,比你便宜的用不了。

顾客永远购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而不是购买最便宜的商品。品牌不要真的以为自己有什么突出卖点,你只是综合性价比最优。

前两天去的一家餐厅,品牌、产品、定位、口味都没问题,但是菜上太慢了,我下次不想去了。

为什么很多时候东西很好顾客不买了,大概就是你某一个环节做得不好了,综合收益降低了,顾客觉得不划算了,体验丝滑也是用户收益的一部分。

做广告和营销的人,喜欢寻找商品的独特卖点,关心品牌的价值提炼和差异化,其实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交易环节。

你发现老板就会在乎一个客诉,一个体验设计,一次服务质量,他比谁都清楚完整的交易环节是什么样的,顾客在乎的是综合感受。

如果你是乙方,营销公司,服务客户也一定不是只给客户做推广,而是带着一种 " 更好的传递、做高价值,不断降低成本 " 的思考方式,从全链条帮客户优化总体环节。

要让客户赢得竞争,就要让他所有环节的综合性价比,比竞争对手高出一点点。

最近服务一个线下有门店的客户,得知他开发的线上包装产品,在电商渠道的 roi 比同行高出一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多用户在横向选择时,更愿意选择一个线下的知名品牌。相似的产品同样的定价,对用户来说,你不知名,你就是贵了,没有竞争力。

之前和一个北京的烤鱼品牌创始人聊,他说,我不是特别大的品牌,所以大品牌要冰冻鱼,我就要用活鱼,大品牌为了追求供应稳定用中位数大小的鱼,我就用最大个头的鱼,因为我不够知名,所以同样的定价,我的东西要好一点才行。

早年元气上销售渠道,比其他饮料品牌多给 5 毛返利,货架就那么多,你新品牌我凭什么卖你?除非你给我更多的钱。

我们之前给客户开发一款咖啡,同样的价格,我的规格就要更多一点,瓶子设计就要更好看一点,甚至我做和竞品一样的东西,但是我价格要低一点。因为我是小品牌,我要保证综合性价比最优。只要涉及竞争,就想想自己凭什么能赢?用户为什么选你。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品牌都应该追求性价比。

奢侈品要不要关注性价比?当然要。不同价格带都有横向比较,关键在于对谁而言,对于什么场景而言,所以一个行业才有无数适合不同用户的品牌。

低价产品要不要做品牌?品牌作为价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要能算过账,价值感怎么做高都不为过,性价比不是靠低价实现的,而是靠价值做高,成本降低实现的。

价值感不够,怎么低价都是舔狗,而价值一高,稍微客气一点,别人就称赞你平易近人了。

每个人认为的性不一样,每个人愿意付出的价不一样,就诞生了无数的需求,但喜茶和蜜雪冰城的用户都追求划算。

永远不会有绝对的性价比,但是用户永远关注性价比。

为什么定价难?因为性价比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呈现," 价值 " 无限高的时候定价其实不难,人们愿意用黄金换取沙漠里的水源。

交易从来都是一个 " 价值和成本 " 的话题。

性价比,也从不是一味的低价,性价比比的是对用户处境里 " 价值、成本 " 的理解和把控,而综合性价比永远是顾客购买你的原因。

用户购买你,最终买的是一个价值的合集,里面包含产品功能、包含体验、包含品牌带来的各种价值,同时他付出成本,也是付出的一个成本的合集。

日常经营,就是要不断从全流程时刻关注给顾客的综合性价比,不断地提高产品、体验、品牌影响力,不断做高价值;

同时时刻关注总成本,降低顾客的各种担忧带来的心理成本,实际交易的距离成本、购买成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种动态中时刻保持竞争力。

而松懈的代价,市场总会第一个告诉你。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