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985 毕业生 “脱轨” 实录:当 “天之骄子” 不再困在 “标准答案” 里

访客 2025-05-07 17:32:38 88839
985 毕业生 “脱轨” 实录:当 “天之骄子” 不再困在 “标准答案” 里摘要: 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 —— 人生不是考试题他们从小就是 " 别人家的孩子 ",一路通过优异的成绩进入 985 大学,享受着全社会最高的赞誉,有人甚至将他们比作古代的进士。在搜索引擎输...

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 —— 人生不是考试题

985 毕业生 “脱轨” 实录:当 “天之骄子” 不再困在 “标准答案” 里

他们从小就是 " 别人家的孩子 ",一路通过优异的成绩进入 985 大学,享受着全社会最高的赞誉,有人甚至将他们比作古代的进士。

在搜索引擎输入 "985 毕业生出路 ",跳出的永远是年薪 30 万 + 的大厂 Offer、清北复交的保研喜报、或是部委选调生的公示名单。仿佛命运早已为这群 " 天之骄子 " 备好标准答案:沿着科研、高薪、体制的坐标轴一路狂奔,就能抵达世俗定义的成功终点。

然而从群体视角具象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人们会发现,名校光环之外,每个人的境遇并不相同。

他们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实现了社会对于 " 成功 " 的期待,在离开象牙塔回归到生活之后,每个人都选择踏上了不同的道路。

他们说,人生不是考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Top2 毕业,在家培养下一代

" 感觉时代变了,留给文科生的路不多,名利双收的高薪基本都是工科了,以前文科中出路非常好的商科也不行了。"

陈牧十几年前毕业于 Top2 的文科专业,在那个年代文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 " 不受待见 "。靠着名校的光环陈牧职场初期一路畅通,曾经在国外工作数年,后又为了家庭转战国内大厂。

不过职场的发展并没有当年考场那么如意。因为性格原因加之站队问题,陈牧回到国内后职业发展一直不太顺利。他容易感性,且把所有人都当作像自己一样和善的人,并且比较佛系不太爱争取利益,反而在职场中处处受挫。后机缘巧合出来创业,又因为轻信被合作伙伴坑了一笔钱。

当社会还在争论 " 高学历妈妈回归家庭是否浪费 " 时,陈牧却宣布要做全职爸爸,这令家族里的所有人都不能理解。 " 读了二十多年书就为在家带孩子?"" 男人没事业算什么成功?"" 中国最好大学的毕业生最终家里蹲?" 质疑像雪花一样飞来,然而陈牧却没有理会他们,专心研究起来育儿方案。

经济上的从容当然是底气——早年间的财富积累及抓住了时代红利,让他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曾在写字楼通宵改方案的男人,终于在陪伴孩子的时光里找到了久违的松弛感。

他会在辅导作业时穿插讲《联邦党人文集》,带儿子去菜市场做 " 货币经济学实践 ",甚至把职场上的危机处理经验,用在化解孩子的 " 社交焦虑 " 上。" 学历从不是用来兑换社会标签的筹码 ", 他摸着儿子画满涂鸦的成长手册," 而是让我有能力把任何选择都过出质感。"

陈牧告诉我们,人生不像考试,根本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能过的自恰,便是富足的一生。

985 毕业,副业西方玄幻

林薇毕业于西南某 985,白天她是某企业的普通财务人员,夜晚却化身拥有五万粉丝的 " 西方玄幻博主 "。

晚上七点,写字楼的灯光渐次熄灭,林薇关掉 Excel 表格,从抽屉深处掏出黑色天鹅绒布袋。指尖触到 22 张大阿卡那牌的烫金纹路时,白天那个说话轻声细语的财务人员,正悄悄蜕变成神秘博主。

电脑屏幕映出她新设计的 " 职场迷雾破除阵 ",旁边摊开的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着荣格心理学与塔罗符号的对应公式——这是她偷偷在 CPA 教材背面写下的 " 第二人生代码 "。

在这个人人追逐 " 最优解 " 的时代,林薇的双面人生像枚特立独行的书签,夹在 985 毕业生的标准剧本里。

作为 985 会计专业的优等生,林薇的前十年走得规规矩矩:四大审计、外企财务、考证升职,连朋友圈都像财务报表般精确。直到在加班夜偶然翻开卡尔荣格的《红书》,那些用心理学解析神话意象的文字,突然照亮了她对塔罗牌的直觉。

" 每张牌都是潜意识的镜像投射。" 她指着代表变革的 " 死神 " 解释,曾有个职场新人抽到这张牌时崩溃大哭,她却通过牌阵引导对方看见职业倦怠下的真实渴望:" 后来他辞掉高薪工作去做艺术类工作,上个月发来感谢说终于敢直视自己的内心 "。

如今她的塔罗课招收了 37 名徒弟,从大学生到全职妈妈,最忙时每周要批改 20 份牌阵分析作业。周围不乏有人嘲讽 " 名校毕业生搞封建迷信 ",她却在备课笔记里夹着《潜意识与人格》的书页:当为全职妈妈解读 " 女皇 " 牌时,她会结合客体关系理论分析家庭角色中的自我重构;给创业者解 " 战车 " 逆位,顺手画出 SWOT 分析表辅助决策。

深夜关电脑前,她总会翻看粉丝留言:有人说跟着她学会拒绝职场 PUA,有人在牌阵引导下重启中断十年的写作。这些故事比工资条上的数字更让她热血——那个曾在审计底稿里迷失的自己,竟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星光。

" 人生真的不是考试,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所谓 " 不务正业 " 的热爱,只要扎根于对人性的洞察,终将长成比职业标签更坚韧的生命根系,林薇正在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985 计算机,人生还在突围

陈明表示,自己的一手好牌被打烂了。

陈明入学的那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还不算热门,他本来报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分数差了几分,被迫调剂到计算机。

说起来,报的学校也是这样。因为害怕滑档,他只能报名气稍微低一点的 985 高校,本想着土木专业十拿九稳,却因为遇到专业大年被迫调剂。

带着对学校和专业的双重怨恨,陈明经常逃课,别人在 ACM 竞赛熬夜刷题时,他躲在寝室里疯狂沉迷在游戏世界中。毕业时候虽然陈明的绩点很低,技术水平也很一般,但正好赶上互联网大扩张时期,那是一个市面上很多人仅通过几个月培训班包装就可以入职互联网公司当码农的年代,像陈明这样 " 根红苗正 " 的 985 科班出身自然也被 " 打包带走 "。

虽然入职互联网公司,又恰逢快速扩张期,给陈明带来了不少财富,但在他的内心中依然对计算机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并没有在工作中刻苦磨练技术,并且在人际关系上也不算高明。

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以为 985 毕业生是六边形战士,因为拥有高智商,所以处理起来任何事都游刃有余。但陈明告诉我们,其实他的很多大学同学,甚至当年的学霸以及技术大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障碍,反而是当年高中班上的后进生,现在有几个在社会上很吃得开。

因为技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加之在职场又不会 " 来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提前终结了陈明的码农生涯。在长期的失业之后,伴随着存款有点坐吃山空的感觉,陈明跑过一段时间闪送。后经过熟人介绍,返回家乡小城当起了某培训机构小学生编程课的老师。

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前景也不是很好,陈明也逐渐在和当年的自己和解。本来命运阴差阳错给陈明安排了一条不错的道路,却因为性格等因素没有发挥出他最大的作用。最令陈明哭笑不得的是,即便是回到家乡,他赖以生存的技能依然是自己一直鄙视的专业,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又感觉非常熟悉

陈明在过去十多年的经历中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真的不是做题,写错了拿修改液涂改后还可以重来,靠着聪明可以闯过一个个考试。

真实的人生其实是大家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神通,自己虽然一路高开低走,但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尽管不能重来,但至少可以修正自己以后的轨迹。

结语

当社会还在为 "985 毕业生该走哪条路 " 争论不休时,陈牧、林薇、陈明们早已用亲身经历撕开了 " 成功 " 的单一定义。他们有人在育儿中重拾松弛感,有人在副业里点亮灵魂火光,有人在跌撞后与自我和解。名校光环从来不是人生的 " 必胜筹码 ",而是让他们有底气打破常规的勇气来源。职场的 " 最优解 "、体制的 " 铁饭碗 ",终究抵不过内心的自洽与热爱。人生不是标准化考试,没有统一的 " 正确答案 ",更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来咖智库 "(ID:laikazk),作者:金刀,编辑:G3007,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