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优酷紧急“变短”

访客 2025-04-14 13:33:30 4104
优酷紧急“变短”摘要: 优酷来晚了,优酷也可能没来晚。清明节 3 天假期,优酷微短剧中心很忙。这个成立不足一个月的部门,要加紧梳理业务规划,以便节后向阿里大文娱高层汇报。" 确保优酷在膨胀的短剧市场中谋得...

优酷来晚了,优酷也可能没来晚。

优酷紧急“变短”

清明节 3 天假期,优酷微短剧中心很忙。

这个成立不足一个月的部门,要加紧梳理业务规划,以便节后向阿里大文娱高层汇报。" 确保优酷在膨胀的短剧市场中谋得自身的安全区 ",接近优酷的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阿里集团高层出席汇报会,也是要显示集团对短剧业务的重视。

整个决策落地非常快。

3 月 19 日下午,阿里大文娱 CEO、优酷总裁樊路远在内部会议上拍板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挂靠在商业化部门运行,之前站内短剧的自制、引入、运营分散在剧集中心、商业化中心、创新中心等多个部门。

翌日,微短剧中心便赫然出现在了内部 OA 中;优酷 APP 界面上,原先的 " 短视频 " 标签也更名为 " 短剧 ",并与 " 淘好片 " 进行了位置调整,在主屏上从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优酷终于还是入场了短剧,爱奇艺、芒果 TV、腾讯视频等一众竞争对手去年纷纷把短剧提升到战略层面,只有它 " 按兵不动 "。

过去一年,短剧炸裂式发展。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微短剧的用户规模截至 2024 年 12 月达 6.62 亿人,网民使用率为 59.7%。行业共识是今年上半年,抖音旗下的短剧 APP 红果短剧将大概率实现日活用户破亿,超越 " 爱优腾芒 ",成为在线视频行业 " 新老大 "。

优酷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爱奇艺去年下半年使出一套组合拳:先是 9 月底宣布把微剧场、短剧场频道彻底纳入 " 大会员 " 体系,用户不再需要为单部短剧付费,变相实现免费;11 月,再次向制作方提高分账比例,微剧场频道一跃成为主站内仅次于长剧和电影的第三位;2025 年初,爱奇艺直接抛出 " 短剧百部计划 ",大规模绑定短剧行业的人才和 IP;到 2 月发布最新财报时,短剧的战略定位已与长剧并驾齐驱。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 " 刺激 " 了优酷的步伐,使其不惜 " 推翻 " 过去 3 年的整体规划。

以优酷为主平台,阿里大文娱自 2021 年便开始布局影视工作室,希望借此构建核心内容体系。据媒体统计,过去 3 年,影视工作室扩充到了 20 个。但进入 2025 年,就不断有媒体爆料优酷要求影视工作室 " 变短 ",把剧集砍到 12 集以内,这甚至导致一些合作方转向其他平台。优酷对此回应说不是 " 一刀切 ",但并没有否认调整了剧集策略。

目前看,过去半年主要发生在红果与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之间的短剧 " 抢人战 ",优酷基本缺席。但它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2025 年以来,还是有七猫小说、澎湃新闻等内容平台跑步入场。在行业看来,短剧的制作、发行依然没跑出传统流程,很难一家通吃,每个角色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一场混战之下,杀进来的优酷又增加了行业 " 卷度 "。

01 " 消失 " 的 3 年

实际上,在短剧飞涨的过去 3 年中,优酷也在布局一个野心十足的计划。

2020 年 6 月,优酷的月活用户已经一路下滑到 2.27 亿,同样的指标,爱奇艺为 5.08 亿,腾讯视频为 4.83 亿。

行业对优酷普遍的认知是,自 2016 年被阿里收购以来,管理层频繁变动,先后迎来俞永福、杨伟东、樊路远三位掌门人。这直接导致内容策略反复,缺乏长期稳定经营的客观条件,也使得人才流失严重。

优酷在此之前的增长被归因到了阿里的大会员体系—— "88VIP"。2018 年 8 月,阿里揭晓了 "88VIP" 全新会员计划,这是淘宝、天猫运营深度用户的重要渠道,优酷年度会员也被整合进会员权益中。

效果立竿见影。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2018 年 8 月,优酷的月活用户规模达到历史巅峰,约为 4.7 亿。但每个局中人都清楚,搭建起内容体系,才是一个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根本。

2018 年底,刚刚上任 2 天的樊路远在全员信中就着重提到:阿里对大文娱、对优酷、对内容产业投入的决心、信心、耐心都不会改变。

樊路远在内容体系上的重要抓手就是搭建自制影视工作室矩阵,这也是全球影视巨头公司常用的架构。工作室制度是平台方绑定优秀制作方、大热 IP 的核心手段,优酷对此也不陌生,2017 年,它就签约了《甄嬛传》制片人敦淇,成立了敦淇工作室。

优酷并没有对外公布整体规划。但 " 磨合期 " 持续到 2021 年,琰玉影视 CEO 鄢蓓加入,第三个自制工作室宣布成立。之后,节奏明显加快。

据娱乐资本论统计,用了 3 年时间,阿里大文娱的影视工作室从个位数增长至 20 家,其中阿里影业有 6 家,优酷有 14 家。而且,绑定的角色越来越细分,从最初的影视公司创始人、资深制片人,逐步扩展至导演、编剧等一线创作者。

如果不是短剧杀出,或许这个布局会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光线传媒能做出现象级的《哪吒》,就源自在 2015 年到 2018 年,以数千万元资金密集投资了十几家动画公司。

阿里此时也经历着剧烈的战略调整。2023 年,阿里进行 "1+6+N" 的分拆动作,各业务板块独立并且自负盈亏。随着蔡崇信、吴泳铭的上任,阿里新一轮战略脉络也逐渐清晰:电商和 AI 成为阿里最核心的两大战略重心,加大投入,其他业务则围绕主业进行战略取舍,并且逐步退出非核心资产领域。

看不到盈利机会、赛道太狭窄、孵化时间太长、平台属性太弱、业务的技术驱动力不够强等,都会成为 " 非核心 " 业务的考量方向。

吴泳铭曾多次在业绩电话会表示过,除核心业务和创新业务外,其他业务都要背财务指标,要么盈利,要么变现。接近阿里人士曾告诉《中国企业家》:" 菜鸟、海外这两个独立发展比较好的业务,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其他发展受阻滞的业务,需要担心一下自己的命运了。"

背靠阿里,这原本是优酷最大的优势,但在阿里进行拆分战略、要求各业务自负盈亏后," 阿里系 " 反而成了优酷最大的焦虑源头。从 2023 年第一季度开始,阿里财报中描述优酷业绩时提及 88VIP 的 " 惯例 " 也消失了。为用户引入其他视频平台作为第二选择后,88VIP 不再被优酷独享。

行业盛传,2024 年末,樊路远去了一次韩国做调研,回来之后便开始在内部砍项目,且大规模缩减项目集数。接受调整的得以继续推进,不接受调整的暂停开发。

2025 年 2 月 27 日晚,有自媒体在微博爆料:"12 集以上的剧集要尽量今年播完,否则就要一刀切删到 12 集。" ——优酷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并非 " 一刀切 ",而是古装剧等适合长剧集形式的按季开发,但还是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争议。

这被行业认为是 " 推倒重建 ",优酷要 " 弃长向短 ",耗费资源锁定的工作室,也被爆流失严重。

无法回避的是短剧对长剧集大盘冲击过于明显。接近优酷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在《掌心》《难哄》等热剧播出期间,优酷的日活还勉强可以与红果打平,而在空窗期,数据已难望其项背。

头上悬着自负盈亏的利剑,优酷也只能果断调整方向。

02 抢人大战

再不入局短剧,优酷恐怕就没机会了。

2025 年 2 月,龚宇直接在公开场合 " 炮轰 " 红果,称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要求制作方 " 二选一 "。过去两三年,整个影视行业在短剧这个变量之下,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资源配置," 抢人大战 " 史无前例。

在 2024 年之前,短剧在各个平台都还是以单片付费为主。红果母公司抖音也是如此,用户观看一段免费的开头后,要看余下的部分,需跳转到小程序付费购买。

以至于短剧高度依赖流量,投流成本高达 80% 以上。听花岛制作负责人赵优秀就提到自己的一个爆款剧,拿到 8000 万元的充值,纯利润只有 300 万元。

长视频平台在那时不算重视短剧。在优酷,用户需要先进入短视频频道,再进入二级目录的短剧频道,到达率很低。龚宇认为,付费短剧市场可能没有那么大,并且短剧的受众和长剧集的受众交集不多,很难构成竞对关系。

率先开枪的是抖音。2023 年 8 月,红果独立 APP 上线,主打 " 免费短剧 "。据 QuestMobile 数据,到 2024 年 1 月,月活已经来到 3685.7 万。

这是商业模式上的胜利,付费端从用户转向广告主,天花板彻底被捅破。不用大规模投流获客,平台方还给予高分账,制作方迅速向红果聚拢。公开资料显示,在 S 级项目上,制作方保底分账比例都可以拿到 70%。2024 年 6 月,红果短剧首次公布分账金额破亿元;9 月,翻倍至 2 亿元;11 月,突破 3 亿元。红果最新分账报告显示,其 2025 年 2 月向出品方分账已突破 4 亿元。

这也带动用户螺旋上升。2024 年,红果月活用户规模同比暴增 551%,至 1.58 亿,距离优酷仅有一步之遥。

爱奇艺比优酷更早转向。龚宇先是发出 " 我觉得全行业都应该做微短剧 " 的观点,后将短剧纳入 VIP 会员权益中,变相实现免费。

优酷看上去动作不多,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 不再接收 12 集以上的剧集 " 传闻就不绝于耳。在短剧分账策略上,它也坚决锚定竞争对手。独家短剧 S 级 CPM 单价定为 16 元,A 级单价定为 8 元,此前分别为 6 元和 4 元,上浮明显;同时引入拉新系数,数据表现好的分账收入最高还可以上浮 20%。

在去年 11 月的微博视界大会上,优酷副总裁谢颖曾指出,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 50%,整体完播率仅在 20%~30% 之间。这也算是对行业传闻的间接回应,优酷并不是 " 死抱 " 长剧。

平台在流量和分账上越来越 " 慷慨 ",使得制作方在内容层面极速进入 " 内卷 " 状态。短剧制作成本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万元到现在突破几十万元,部分精品短剧成本已达百万元级。

2025 年初,听花岛为红果打造的独家免费短剧《家里家外》成本高达 300 万元。这部剧的大内景共有 16 个,为追求真实感,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在成都通过置景或者改景的方式完成。此剧刚上线 3 天,红果站内播放量和全网话题量双双破 10 亿。

高投入要求高回报。去年,各个平台还在对标分账过千万元的项目,而到了今年初,这个标准就上升到了 3000 万元。精品项目的 " 首播 " 是竞争点,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 TV 在内,分账合作模式中,给予首播和独家项目的都是超配资源。

于是,制作方成了 " 香饽饽 "。短剧《行道者之剑二十四》导演于洪林曾提到,红果在制作费用上给了保底政策,大幅减轻了成本压力,这也是促使他们下决心拍摄的直接原因。

柠萌影视是长剧行业的重要玩家,专门成立了短剧厂牌入局。" 我们的作品 ROI 基本大于 1,爆款作品大于 3、4 的都有。" 柠萌影视短剧厂牌 " 好有本领 " 总经理郑安迪说。

爱奇艺开始 " 放网捞人 ",开年一下子推出了 " 短剧百部计划 ",在数量上给予制作方信心,合适的定制 IP、长剧 IP,都会以短剧形式开发。" 要把超过 70% 的收入给到上游合作方。"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称。

在 3 月底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樊路远发表了名为《脚踏实地才有理想惊喜》的主旨演讲。

" 越是在充满挑战的时刻,就越需要坚守理想主义 "" 不迷信 IP 流量神话、不与惯性经验内耗,不在流行中寻找爆款。市场风向在变,用户审美在变,技术浪潮在变,创作者只能从舒适的惯性中跳出来,屏蔽杂音和质疑。" 他没有提到短剧,但结合优酷最近的变化,似乎又意有所指。

03 混战

可是,优酷还有没有机会?

根据行业估计,今年上半年,红果将大概率实现日活用户破亿,从而彻底瓦解 " 爱优腾芒 " 的体量优势。

但这依然没能挡住新玩家入局,澎湃新闻在 3 月份发布了精品微短剧 " 百剧共创 " 品牌项目;七猫小说宣布成立短剧新公司,推出了 " 七猫短剧 "APP;百度短剧将在 4 月份推出一站式内容创作平台

每个参与者似乎都觉得战局未定,还能在链条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基础逻辑是哪怕是红果,也没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有媒体将红果称为视频领域的 " 拼多多 ",其成长路径可以概括为:初期免费吸引用户,随后引入精品内容,与传统影视公司合作,提升内容质量,试图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除了短剧,APP 上还有电影、电视剧、听书、小说、漫画等各种内容形态。

甚至关于红果是否会调头重回会员付费模式,都是当下的核心讨论点。在行业看来,十年前的视频平台之争,正是从免费打到了收费,这并不是一场陌生的战争。

优酷和腾讯视频两家背靠巨头的长视频平台,也并没有直接复刻红果的模式,甚至在外界看起来有些 " 模糊 "。

在 1 月举行的腾讯年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CEO 马化腾直接提到,长视频目前发展依然稳定,更多是中腰部的长剧受到短剧的冲击。

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提到要把剧集预算的 10% 至 20% 投入横屏短剧的开发。但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是对长剧的 " 优化 "," 过往项目投资和开发中,有 10% 至 20% 的预算比例属低效投入。优化节省的预算,将用于横屏短剧开发 "。

但整个腾讯集团,在短剧赛道上," 赛马 " 策略明显。

腾讯视频有阅文源源不断的内容版权输入,但阅文也有自己的 " 阅文短剧 " 小程序,且与抖音合作紧密;在分发端,除了腾讯视频之外,微信也发力明显;最近,腾讯还刚上线了一款名为 " 火星短剧社 " 的小程序,主打免费短剧,跟红果模式类似。

在阿里体系里,各大应用还是 " 各自为战 "。在优酷之前,阿里旗下大部分产品已经将短剧做成了标配。淘宝短剧发展迅猛,每逢双 11、618 等大促节点,都有不少短剧上新,与品牌合作更是紧密;支付宝、闲鱼是后起之秀,前者有不少短剧号已经入驻,后者则开发自制短剧,同样在营销节点助力转化;就连夸克、UC 这种浏览器应用也接入了短剧。

短剧在阿里体系内,已经明确的价值是 " 获客工具 ",但在像优酷这样的内容平台上,短剧更多被当成是长剧集的 " 周边 ",无法独立存在。

由长剧集 IP 衍生出来的短剧,或利用长剧集班底资源套拍出来的短剧,也可成为自制短剧的有效补充,这大大拉长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优酷把长剧集砍短,也被行业认为是要走 " 长 + 短 " 的策略,这是大平台的独特优势。缩减长剧集之后,剩余的优质产能就可以投入同一 IP 的短剧集创作中,既避免制作资源流失,又可以起到 " 以短带长 " 作用,发挥 IP 最大价值。

" 可以把里面典型的人物故事、或者说还没有呈现出来的内容用短剧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曾映雪提出," 长短套拍的方式,一来可以用到这些场景,节省成本,同时因为短剧制作周期更短,可以起到‘以短带长’的作用。"

原本视频平台明显存在的流量波动,也会因为短剧的存在,趋于稳定。在排播的题材和时间上,爱奇艺正试图实现短剧与长剧互补。比如长剧播了什么题材,短剧就会尽量错开,播其他题材;长剧排播不密集的时候,也会把短剧排得密集一些。

优酷大概率也是这个路径。包括《乡村爱情》等长剧 IP,已经沉淀出了丰富的人物关系、庞大的世界观,这都是短剧的优质资源。比如去年好有本领与阅文合作推出的《庆余年之帝王业》,就有着不俗的市场反馈。

从各大短剧制作公司来看,今年以来,基于长剧 IP 做的衍生短剧,数量和比例都在急速上升,这背后都是视频平台在推动。

优酷还被寄希望于在短剧领域把电商的模式走通。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是在节奏更快,热点反馈更及时的短剧时代,靠内容带货的运营逻辑更清晰了。在阿里体系,淘宝、天猫等交易平台甚至先于优酷,成了行业第一批入局短剧的玩家。

所以,优酷既要 " 内战 ",在阿里体系内成为头号种子。又要 " 外战 ",应对红果、爱奇艺及其他平台的挑战。如何制定战略和配置资源,这或许是樊路远迟迟不拍板的核心原因,至少腾讯视频还没琢磨明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陈浩 邓双琳,编辑:张昊,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