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二线互联网,汤都喝不上?

访客 2025-04-14 13:33:28 3735
二线互联网,汤都喝不上?摘要: 互联网行业冰火两重天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从未如当下这般强烈。一线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美团等,动辄数百亿、上千亿利润,且增速惊人;而紧随其后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唯品会...

互联网行业冰火两重天

二线互联网,汤都喝不上?

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从未如当下这般强烈。

一线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美团等,动辄数百亿、上千亿利润,且增速惊人;而紧随其后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唯品会、微博、陌陌、知乎、KEEP、B 站、三六零等,大面积呈现业绩下滑甚至是亏损。

互联网增量时代,大厂吃肉,中小厂跟着啃骨头。如今的存量时代,一线巨头无处不在,大厂们到处抢肉吃,二线互联网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

从哔哩哔哩、途虎、货拉拉的守擂经验来看,转型、业务深化,以专业化作为护城河,或许能够让自己站稳二线的位置。

"AI+" 取代 " 互联网 +",成为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新的故事正在各大细分场景内酝酿。这些仍然留在牌桌上的二线互联网公司们,还有机会吗?

冰火两重天

尽管市场整体承压,但互联网行业的头部公司们,仍然强得可怕。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无一例外都进入了丰收期。

近期陆续披露的财报显示,一线互联网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且利润丰厚、增长迅猛。

2024 年,腾讯净利润 1940.73 亿元,同比增长 68%;拼多多净利润同比增长 87% 至 1124.35 亿元;京东集团全年净利润 446.60 亿元,同比增长 92.0%;美团净利润 358 亿元,同比增长 158.4%。阿里巴巴、百度、网易、快手、携程、滴滴等,大致也是如此。

但是,它们身后,二线互联网小巨头们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另外一种状态。

哔哩哔哩(09626.HK)业绩向好,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扭亏为盈,2024 年整体净亏损 13.64 亿元,同比收窄 72%。

前几年因找准生态位、业绩持续增长颇受市场认可的唯品会(VIPS),2024 年收入 1084 亿元、净利润 77.40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3.93% 和 4.64%,连续增长的势头被打破。

2024 年,陌陌母公司挚文集团(MOMO)营业收入 105.6 亿元、净利润 10.4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11.99% 和 40.90%。公司已经连续 5 年收入、业绩下滑。

拉拉科技最新披露的 IPO 招股书显示,2024 年货拉拉业务稳步提升,公司营业收入 15.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 55.4% 至 4.34 亿美元。

知乎(02390.HK)虽大幅减亏,但付出了营业收入下降的代价。去年,公司收入 35.99 亿元,同比下降 14.3%,净利润 -1.69 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 8.40 亿元大幅缩减。

上市前依靠 " 奖牌模式 " 实现盈利的 KEEP(03650.HK),未能保持这一业务优势。2024 年,公司收入 20.66 亿元,同比下降 3.4%;并由盈转亏,净利润 -5.35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 11.06 亿元——即便剔除上市前后的股份公允价值变动,其经调整净亏损率也从 2023 年的 -13.8% 上升至 -22.7%。

更严重的当属三六零(601360.SH)。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也是为数不多在 A 股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近年深陷水逆期,营业收入缩水至不足百亿,2022 年 -2023 年分别亏损 22.04 亿元和 4.93 亿元。业绩预告显示,2024 年公司将继续亏损 7.7 亿元 -11.5 亿元。

与上述独立的互联网小巨头相比,背靠巨头的微博(09898.HK)、爱奇艺,业绩表现同样不如想象中那般稳定。去年,爱奇艺(IQ)净利润 7.64 亿元,同比下降超六成;微博业绩也下降了 10% 以上。

当然,还有更多依附于互联网生态的中小型公司,可能生存状态更差,只是,它们的关注度不高,很多只能泯然于互联网的波涛汹涌之中。

存量搏杀

互联网行业的冰火两重天,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此前几年的相对均衡状态,为何被打破?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这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一个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表述,而是一种行业发展趋势的转向。

2021 年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 10 亿人后,便进入低增长阶段,2023 年后,规模增速继续下降至 1% 以下。2024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 11 亿,后续增长空间已经不大。

最近 5 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波动稳定在 26-29 小时,从目前的情况看,很难有整体大幅提升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随着 " 互联网 +" 的逐步深入,日常生活各种细分场景的互联网化基本达成,已经很难再有传统行业交给互联网公司去重做一遍。

前些年的狂飙突进戛然而止,互联网市场的增长空间被全方位锁死。

于是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市场前十大 APP 的座次,从微信、支付宝、抖音、淘宝,到百度、高德、美团、京东,近些年几乎没有变化。APP 热度排行榜 TOP100 甚至 TOP1000,近几年的重合度都非常高。

移动互联网竞争的上半场,是对每个细分场景的争夺。那些年,还有人对社交市场有野心;网约车大战后,马上又是千团大战;旅行市场,即便是在携程合并去哪儿、艺龙,投资同程旅行之后,也依然有飞猪和途牛;就在很多人认为电商再无新故事后,依然诞生了拼多多和抖音。

如今,包括社交、电商、短视频、移动出行、本地生活、在线旅游在内的诸多市场,都已经形成了超稳定的头部结构。二线及以下公司们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

更严重的是,如今的互联网竞争主流,变成了巨头之间的专属游戏,抖音、快手抢电商和本地生活,美团大零售,京东做外卖 大多数场景,中小公司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早年,陌陌 + 探探在陌生人社交市场的地位无可动摇,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 Soul。但是,随着抖音、快手重构了社交形态,秀场直播又被全方位压制,挚文集团便毫无意外地走上了下坡路,用户规模极速下滑。

最近几年,挚文集团推出几十款新应用,涵盖社交、短视频、元宇宙、企业服务等场景,对标意味明显,但收效甚微。

KEEP 在健身场景深耕多年,后来还探索出健身产品销售、" 奖牌模式 " 等多种变现途径。然而,它的月活用户,都没有刘畊宏教练的抖音粉丝量大,高下立判。

2024 年以来,互联网市场逐步拆墙,微信、支付宝与淘宝、京东支付互通,B 站与京东、淘宝广告互通,淘宝、抖音互联互通 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但却是二线互联网公司们意想不到的噩梦。

原来互相设 " 墙 " 的,就是互联网巨头与巨头之间。二线公司们,谁也不敢跟行业头部公司们过不去。

现在拆 " 墙 ",本质上是头部 APP 们共享用户,应对存量时代的方式之一。这会强化用户在少数头部 APP 之间的粘性;长期来看,用户流转至二线互联网平台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互联网新势力的冲击。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唯二称得上新事物的,只有 AI 与短剧。

头部 AI 应用,动辄累积用户过亿、月活数千万,这些尝鲜者,其实大部分是搜索引擎等信息类 APP 的深度用户。

短剧平台,分流了短视频平台的注意力,但更受冲击的,是原本就以剧集为主要内容形式的长视频平台。优爱腾,受抖音快手冲击,再被短剧分流,算是互联网内容媒介快速迭代的典型受害者之一。

转型、深化再探路

互联网市场的马太效应只会越来越强。部分二线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的核心市场暂时看不到突破的可能,很早便开始谋划转型。

哔哩哔哩 2024 年实现季度性盈利,主要是因为一款游戏《三国:谋定天下》。根据游戏产品的爆发和生命周期来看,B 站靠游戏业务实现年度盈利,指日可待。

作为一个二次元社区演化而来的视频网站,B 站从 10 年前就开始通过孵化和投资,寻找流量变现路径。游戏一直就是其收入来源中的重点,如今,更像是对这一特色业务的强化。

但是,其他视频网站,优爱腾 + 芒果,并不具备这样的基因,便只能死磕影视工业的互联网化。

如今,互联网势力对影视行业的渗透,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猫眼娱乐(01896.HK)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发行方;剧集市场的任何一个大爆款,背后基本都有优爱腾芒的身影。

如果说哔哩哔哩的游戏业务是转型,那么,视频网站深入上游,则是专业化的布局。

二线互联网公司中,途虎,难得地保持了业务增长趋势。去年,途虎的门店网络、用户规模继续维持较高增速,业绩持续向好。

其实,途虎所在的汽车后服务市场,并非没有互联网巨头染指。天猫养车、京东养车,近年持续发力;甚至,京东还一度推出 " 震虎价 ",试图开展降维攻击。

但是,途虎凭借在汽车后市场的重资产布局,抵挡住了互联网平台轻资产模式的进攻。起码在短期内,不用担心市场份额和持续盈利的问题。

货拉拉原本也是靠着类似的优势,在同城物流市场抵挡住了滴滴,市场份额依然遥遥领先。只是因为上市前后的股份公允价值变动,才让业绩有所波动。

途虎和货拉拉的例子证明,二线互联网公司,敢于布局重资产,做头部公司们不愿亲力亲为的脏活累活,还是能够谋求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要么转型,要么深化,还不一定能成功,这便是二线互联网公司们面对存量市场、巨头强势下的九死一生。

未能实现跃升者的下场,要么退场,要么被巨头合并——就像曾经的爱奇艺、现在的 YY,还有更多在互联网江湖里隐入尘烟的名字。

谈不上成王败寇,只是,它们永远失去了成为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机会。龚宇、李学凌这些大佬,不知道是否畅想过另一条道路的进程。

市场的主题,正在从十年前的 " 互联网 +",切换至未来的 "AI+"。虽然,当下无论一线、二线甚至是一些小型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但最终,这大概率仍然是巨头(抖音、阿里等)和颠覆者(Deepseek 等)们的机会。

当然了,张朝阳和搜狐的例子告诉你,自洽,有时候比野心更重要。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走向一线,看懂潮水的方向,或许也能一直看到浪花的绚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斑马消费 "(ID:banmaxiaofei),作者:任建新,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