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成品油市场要变天了

访客 2025-03-30 10:08:18 34734
成品油市场要变天了摘要: 潘俊田 / 文 2024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日均 1104 万桶,同比下降 1.9%。这是除疫情年份外,近 20 年内的首次下跌。自 1993 年我国重新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

成品油市场要变天了

潘俊田 / 文 2024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日均 1104 万桶,同比下降 1.9%。这是除疫情年份外,近 20 年内的首次下跌。自 1993 年我国重新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原油进口量逐年攀升,从 2015 年的 3.35 亿吨飙升至 2022 年的 5.08 亿吨。2023 年,原油进口量更是增长了 11.0%,刷新了 5.64 亿吨的高位水平。

与此同时,国内石油消费量也出现了罕见下滑。根据中国石化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 2060》(下称 "《展望》")显示,2024 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 7.5 亿吨,是近 20 年来第二次出现石油消费下降。《展望》进一步预测,国内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日渐显现,预计将于 2027 年前后达峰。

这一趋势已经被行业主要参与者—— " 三桶油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所关注。

3 月 24 日,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峰会上," 三桶油 " 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均提及了这一趋势,并预测了其影响:石油消费量下降主要来自成品油消费的下降,这将对以成品油为主要产品的炼油厂带来更大的挑战。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判断,2024 年将是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费达峰之年,化工等领域仍将保持增长。" 从交通领域来看,主要是电动汽车对汽油的替代,以及 LNC(液化天然气)重卡对柴油的替代,总共替代了超过 5000 万吨,尽管航空煤油同比增长超过 10%,但总体上成品油仍在下降 "。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佩说:" 参照历史经验,炼油厂有两条出路:一是减少产量,二是出口海外。"

需求放缓影响

成品油一般指汽油、柴油、煤油。中国原油一半以上用于成品油生产,这也是石化企业的主营业务。以中石化为例,2024 年中石化汽油、柴油、煤油三项业务营收约 1.5 万亿,约占总营收的 49%。但由于交通领域电动化的趋势,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在 2025 年将继续走低。

《展望》预计," 十五五 " 期间,乘用车保有量将增至 250 辆 / 千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约 3%,但其中燃油车将在 2025 年达 3.1 亿辆的峰值," 十五五 " 期间保有量年均下降 2%,到 2060 年仅保留部分城际物流柴油重卡。

彭博新能源财经则预计,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每天将替代约 87 万桶成品油(约合 4350 万吨 / 年)。

中汽数据商用车研究室杨紫都告诉经济观察报,在乘用车市场上,电动车在性价比上已经具备了优势。商用车市场因为方案尚不成熟,暂时还未被电动化 " 攻破 ",成为油企的坚守之地。但即使在这些领域,成品油也面临着减排压力。

一位长期为钢铁企业提供低碳转型咨询的专家说,国内钢铁行业正在推进减污降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交通工具的脱碳,比如使用氢能商用车、电动商用车等。

作为全国钢铁产业重镇,唐山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相继发布了《唐山市绿色能源体系发展》《唐山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并在过去几年中部署了上万辆新能源汽车。

只是由于目前钢铁企业经营情况不佳,用电动重卡进行替换需要大幅提高资本开支,且电动重卡普遍行驶里程在 200 公里一 300 公里,更适合短途接驳,适用场景也有限,所以企业替换的意愿还不高。

但在减排目标的约束下,商用车的 " 绿色化 " 仍是必然的趋势。

据杨紫都介绍,其部门正在推动制定汽车领域相关的碳认证工作,而一旦碳认证正式成为一项行业标准,汽车生产商或消费者势必会选择碳排放更低的新能源汽车。因此,相关成品油企业经常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工作进展等。成品油企业尤其关注商用车领域碳认证工作的推进情况,因为目前商用车还未大规模实现新能源车替代。

杨紫都表示,目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成品油的生产端推广 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通过 CCS 技术,成品油企业可以降低成品油的碳排放值,生产出 " 绿油 " 以满足交通运输领域对于低碳的要求。但是现在 CCS 技术需要大量前期投入," 绿油 " 成本较高,只有航空煤油等高端消费领域能够承担。

供过于求

今年 3 月 3 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表声明,8 个 OPEC 和非 OPEC 产油国决定自 4 月 1 日起按既定计划逐步增加石油产量。

2025 年,随着需求放缓,原油供应量预计将进一步走高,成品油产能也将持续释放。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2025 年全球炼油产能继续增长,增幅超过 100 万桶 / 日(约 5 千万吨 / 年),全球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已经增加 56 万桶 / 日(约 300 万吨 / 年)。在原油供应缺口缓解的形势下,成品油供应盈余将扩大,成品油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 " 供过于求 "。

" 我们团队预估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约为 100 万桶 / 日,而悲观的预测只有 80 万至 90 万桶 / 日(约 4000 万吨一 4500 万吨 / 年)。" 王佩判断,2025 年需求疲软,但供应将保持强劲增长。

这种供需失衡预计将进一步加剧炼油厂的压力。

自 2024 年春季开始,国内地炼(地方炼油厂的简称,指独立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之外的炼油企业)开始降低开工率,虽然后续有所回升,但整体上仍低于 2023 年水平,今年 2 月份更是创下 2021 年以来的新低。光大证券认为,今年地炼的开工率仍将维持低位运行。

" 在成品油消费放缓的背景下,炼油行业将会出现一些调整,一些小的炼油厂可能会关停。" 王佩称,据其统计,目前国内 200 万吨 / 年以下的炼油厂还有 44 家,这些炼厂普遍兴建时间较早,能效较低,技术较落后,经营状况较差,需要关停。

阅读
分享